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王选的语言魅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09:26 东方网

  

评论:王选的语言魅力
郝铭鉴作品集王选有“当代毕昇”之称,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已为国人所共知;本文想换一个视角,谈谈他的语言魅力。其实,这也正是一个科学家的良好素质的展示。

  王选是很擅长于演讲的。他曾被请到中南海上课,李岚清副总理等领导人都是他的听众。出差到一个地方,当地政府总会盛情邀请他作报告,而每一场报告都会引起“轰动效应”,笑声如潮涌,掌声如雷动。王选的报告中,不但有科学原理,而且有人生哲理;不但

有学术的穿透力,而且有情感的震撼力;不但有理论的清晰度,而且有语言的幽默感:这一切构成了王选演讲的独特的风采。

  凡是听过王选演讲的人,都会发觉他的语言材料十分丰富,古今中外,信手拈来,皆成妙语。你既可以听到“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这类古代名言,又可以听到“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这类民间俗语;既可以听到欧美科学界的精辟议论——“一心想得到诺贝尔奖的,得不到诺贝尔奖”,又可以听到北大校园的流行说法——“不要急于满口袋,先要满脑袋,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会满口袋”;甚至还可以听到风行于网络上的调侃文字:“名人用过的东西叫文物,凡人就是废物;名人做一些错事叫名人轶事,凡人就是傻事;名人强词夺理叫雄辩,凡人就是狡辩;名人不修边幅是艺术家气质,凡人就是流里流气……”由此可见王选视野之开阔,涉猎之广泛,感觉之敏锐,思维之活跃。这和他在科学研究中的极强的信息捕捉能力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选的语言个性十分鲜明。他不喜欢四平八稳,一口外交辞令,说些没油没盐的话;不喜欢人云亦云,套话连篇,像九斤老太一样唠唠叨叨。有次在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要嘉宾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王选说的是“我是一个曾经作过贡献,今天高峰已过,赶不上新技术发展的计算机专家”。工笔素描中融进了漫画笔法,很是耐人寻味。王选性格率真,心胸坦荡,语言同样也表现出了这样的特点。他说:“一个科技工作者老是在电视上抛头露面,说明他的科学生涯快结束了。”“名人要保持普通人的心态,要知道自己是一个过时的人。”身为“两院院士”,王选却认为院士这一称号是社会对科学家历史的一个肯定,“它是一个过去时态,而不是现在时态,更不是主宰未来方向的将来时态”。犀利,深刻,一语中的!科学家的语言特点折射出了科学家的思维特点:他们能一眼认清事物的本质。

  王选的语言智慧,常常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他的演讲总是充满着创造性。牛顿曾经说过,自己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王选也善于利用前人的语言成果,而且还不是一般利用,而是活用,化用,别开生面。毛泽东说年轻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王选引申说自己是“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今后要“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阿Q的“精神胜利法”,原是指通过空想来自我麻醉的消极精神现象,王选却用来指对知识价值的高度自信。一次他在香港一家商场看到别人购买高档首饰,虽然自己缺乏起码的购买实力,但他坚信“将来历史会证明,这些买高档物品的人对人类的贡献可能都不如我王选”。“精神胜利法”让他充满了自豪感。王选还说自己已“看破红尘”,原来这是针对“鉴定会”而言的。他从来不把鉴定会当回事。他说,有些鉴定会就是庆功会。什么“国际领先水平”,其实一点价值也没有,市场根本不会接受。否则,有那么多的“国际先进水平”,中国不早就成了产品大国了吗?字还是那一些字,词还是那一些词,一经王选使用,立刻闪烁出异样的光彩。

  “哲人已去,风范长存。”王选的科学成果,值得国人为之骄傲。王选的语言魅力,同样值得我们深长回味。


作者:郝铭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