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学大师张中行昨晨辞世与杨沫半世恩怨化作尘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10: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国学大师张中行昨晨辞世与杨沫半世恩怨化作尘烟(图)

  张中行一生清贫。(资料图片)

  本报讯据《扬子晚报》报道,昨日凌晨二时左右,与季羡林、金克木两人并称“未名湖畔三雅士”的国学大师张中行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安然辞世,享年98岁。张中行的大女

儿张静告诉记者,父亲张中行因为心脏和肺部的问题,于昨日凌晨抢救无效辞世,“我父亲走得很安详。直到去世他的神志都很清醒,但他却什么话也没给子女们留下,他说自己要说的话要叮嘱的事都已经全部写在书里了。”据悉,张中行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3月2日上午10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张中行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后在中学和大学任教。他一生著述颇丰,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等。张中行研究国学、逻辑学、哲学。熟人评价他是心地善良,有长者风范。张中行一生清贫。可老人对此却从未有怨言,甚至还为自己的住所起了个雅号叫“都市柴门”,安于在柴门内做他的布衣学者。

  曾经有记者采访张中行时问他:“一个人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情感是什么?”张中行答曰:“男女之情。”也许正因为一个“情”字,在他与杨沫长达半个世纪的恩怨情仇里,无论外界如何众说纷纭,但张中行始终沉默以对。张中行1931年与杨沫相识,在他的回忆里,杨沫当时“十七岁,中等身材,不胖而偏于丰满,眼睛明亮有神。言谈举止都清爽,有理想,不世俗,也像是富于感情的”。杨沫因为反对包办婚姻谋自立,托人请张中行帮忙,到了香河县立小学教书。之后二人鸿雁往来,1932年春,杨沫和张中行同居在北京沙滩大丰公寓。这是张中行弥足珍恋的一段生活。1936年,张中行向杨沫提出分手,而杨沫也“面色木然”地应允了,两人情分画上句号。上世纪50年代,杨沫出版了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许多人认为其中丑化的余永泽就是张中行,张中行总是讲自己“没有在意”保持沉默。杨沫去世后,她的子女曾经请张中行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却遭到张中行的拒绝,“是她不再是,或早已不再是昔日的她。”在张中行的心中仅存的美好片段也终究破灭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