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朱慧松:"扫黄打非"也为"两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15:06 东方网

  据25日媒体报道:昨天,新闻出版总署召开2006年全国第一次“扫黄打非”视讯会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柳斌杰提出,要以切实净化出版物市场的实际行动迎接全国“两会”召开。

  “扫黄打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开展的工作,而有关方面将表示将以行动来迎接“两会”召开,让人有些迷惑不解。为何非要将这项长期性的工作与

“两会”联系起来,不良出版物是无孔不入,莫非“两会”结束了,就可以不闻不问呢?揣摩有关方面的做法,是要确保“两会”期间不出大“问题”,看起来清清爽爽,让代表、委员赏心悦目,可这项工作不是做给代表、委员看的,而是在清除社会公害。倘若只为迎接“两会”而采取行动,会议期间确实可能“风平浪静”,可会议结束,又“涛声依旧”了,这不是形象工程又是什么?

  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各部门在两会期间都会出台一系列举措,旨在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议氛围,而这个时候,城市形象、面貌也确实大有改进。占道经营的没有了,大喇叭促销的没有了,小偷小摸的现象少了,会议车辆必经道路上的垃圾清除了,污水清理了,处处花团锦簇,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有地方还响亮地提出:确保两会期间的社会治安等。平心而论,有这样的良好环境,不仅是两会代表、委员,普通群众看了也高兴。可两会结束了呢?是否又一切如初呢,一些不良现象又卷土重来了呢?让代表、委员们看着满意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是让群众看着满意。可倘若只在两会期间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恐怕是不会得到群众认可的。而要确保两会期间的社会治安,平时就不需确保了吗?如果城市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重在常规管理,如果日常工作跟上了,即便两会召开期间,也不需刻意装扮;反之,平时城市脏乱差,不良现象突出,到了两会期间轰轰烈烈地整顿一番,会议一结束,又死灰复燃,这样只是在蒙蔽代表们的眼睛。

  究其根源,一是一些部门的“献礼”情结,觉得是在为两会做贡献。这实则是变相的政绩工程;二是想“蒙蔽”代表、委员的眼睛,免得撞到“枪口”上,被代表、委员发现什么问题,弄个批评性议案提案,那“麻烦”可就大了。

  对于不良现象,有关部门常抓不懈,不仅“两会”前夕要转,平时更要抓。倘若只搞“突袭”行动,只想“讨好”代表、委员,让其挑不出毛病。恐怕不仅会让群众反感,代表、委员也不会“买帐”,平时明查暗访,照样会找出问题来。


作者:朱慧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