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奔的”不奔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00:06 红网

  去年春节前,杭州首批30辆豪华奔驰出租车“奔的”投放杭州市场。时隔一年多,杭州“奔的”就开始面临“生与死”的考验。由于成本太高,“奔的”亏损很大,有关部门决定在今年年底前取消所有在路上营运的“奔的”。(2月25日《现代金报》)

  一年前,高调入市;一年多后,将低调退市。杭州“奔的”,经历了中国人所谓的“大起大落”。正因为这样,“奔的”下课事件,才显得意味深长。作为中国出租车运营的

一个失败标本,杭州“奔的”下课事件,对其他城市的出租车客运管理部门,不无警示意义。毕竟,崭新的“奔的”,在杭州这样一个经济还算发达的城市,尚且难以名副其实地“奔驰”起来,甚至连正常奔跑的“力气”都没有,更何况在一般省会城市呢。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奔的”不奔了,表面上看,是杭州市交通部门的决定,是行政部门单方面“取消”的。明眼人都清楚,该市交通部门是“奔的”横空出世的决策者,从内心里说,他们是断然不愿意看到这30辆具有拓荒性质的“奔的”,中途夭折。亦即,“腰斩”(或者说“枪决”)“奔的”的,既不是杭州交通部门,也不是驾驶“奔的”的出租车司机们,而是杭州的市民不大买“奔的”的账。其实,市民也未必不愿意享用“奔的”。车况好,坐起来舒适,感觉良好的“奔的”,谁愿意拒绝呀。怎奈。“奔的”不是雷锋,市场经济下的“奔的”,必须靠赢利维持生计。一分价钱一分货,这个道理杭州的市民非常晓得,乘坐“奔的”,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需要支撑自己的脸面,如果不是一个虽然买不起“奔驰”,但又是彻头彻尾的“奔驰”Fans,并且这个“奔驰”Fans同时又是个小资,经济条件足以保证他经常消费得起“奔的”,当然会将“奔的”当作首选的出行代步工具。除此之外,在杭州,“奔的”还有没有固定的顾客群体,值得怀疑。缺乏固定的客户,“奔的”只能是一只漂亮的“公鸡”,哪怕它的羽毛再鲜艳,嗓门再高,却难以给车主“下蛋”、赚钱。最终遭到市场的无情淘汰,则是早晚的事情。

  “奔的”不奔了,是市场给杭州的交通管理部门上了一课:客运市场,单靠想像的前景可能不错,便草率决策,是行不通的。当初,杭州的交通部门在考虑把“奔的”扶上马的时候,何尝不是以主观的乐观估计拍板的。假设该部门能够请专门的调查机构,深入市民中间,对可能乘坐“奔的”的意向作个调查,对市民能够乐意接受的“奔的”价位来个民意调查,胸中有数了,再给“奔的”办法准生证,兴许“奔的”在2005年还难以降临杭州。

  “奔的”,其实是“脸面工程”结出的果子。一旦“脸面工程”的“保鲜期”过去,该工程会不会出现“皱纹”,会不会满脸的“斑点”,会不会破产,都很成问题。把“奔的”当作提升城市形象的道具,应该是杭州交通部门的良好愿望吧。可惜,现在的事实证明,“奔的”除了给杭州制造了一些花絮新闻,给杭州城市形象抹黑之外,别无正面的贡献。

  感谢那6辆出逃的“奔的”,是他们让“奔的”难以经营的黑幕得到曝光。18名河南籍红旗出租车司机,同样把杭州“红的”市场的惨淡经营状况告诉世人。我在想,杭州的“红的”,明天会不会也步“奔的”的后尘?

  (稿源:红网)

  (作者:刘海明)

  (编辑:杨国炜 实习生:万晓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