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区域经济协调的结合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05:36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受访者:韦伟(省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访问者:本报记者吴林红

  记者:“十一五”规划纲要浓墨重彩地勾画了我省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未来图景。从区域经济理论角度,怎样认识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韦伟:区域经济发展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诸多资源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安徽已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这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基础。

  展望“十一五”,我们认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在宏观发展模式上,应继续实行点轴线发展方式,以中心城市和城镇产业集聚带为中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点轴线的网络化发展实施分层推进梯度开发。在微观发展模式上,应注重区域特色产业和块状经济的培育和发展,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安徽的跨越式发展起步看沿江和合肥,关键看皖北。因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开发两流域”的战略思想。这是一个长远的、高瞻远瞩的思想,通过“十一五”乃至“十二五”的发展,一个崛起的安徽、协调的安徽、和谐的安徽、富裕的安徽将会出现在江淮大地上。

  记者:有人说,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中心城市领头羊,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两大特征,你如何看?

  韦伟:从区域经济角度看,中心城市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集聚地,是支撑区域经济地位的脊梁。安徽经济欠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大城市带动,因此,“十一五”期间加快合肥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以及马芜铜宜城市带和两淮一蚌城市群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这种全面开花的规划,会不会造成平均用力、没有发展重点的问题?

  韦伟:不会。“十一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分析我国中心城市的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其形成与国家政策的优势及其自身比较好的基础有关,并主要呈现3个特征:地理区位的优势、先天的产业基础、先进的发展理念。对于安徽来说,沿江城市群工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巨大;合肥是省会城市,又是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皖北矿产资源丰富;皖南旅游业前景广阔……可以说是各具特色、各展所长、竞相发展,能够实现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

  记者: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们目前还面临哪些障碍?

  韦伟:应该说,障碍是多方面的。一是目前各地人均GDP的差别,最高的市与最低的市要相差7~8倍;二是区位的差别,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接受长三角经济辐射的条件等等均各不相同;三是各地的历史基础、人文习俗、体制机制状况的差别。这些差别构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克服这些障碍当前最重要的是将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十一五”规划纲要上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努力将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与当地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