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灵武羊绒靠什么腾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07:41 宁夏日报

  一个并不产羊绒的县级市,“偷偷摸摸”建起的羊绒工业园区却演绎了一部“白色膨胀”的美丽神话———

  从7亿元到15亿元,短短3年时间,灵武市羊绒产值如同驾上了“跟头云”,翻着番往前飙。3年前,全市只有一家企业可以从事简单的羊绒条加工,而如今,羊绒分梳、绒条、纺纱、制衫、面料可以在一个园区内同时生产,无毛绒产量占到全国的30%%。

  但谁曾想到,这个占地3000亩,基础设施投资6800万元的园区竟是在“偷偷摸摸”中建成的,奠基时连一个简单的仪式都没有。

  “因为在当时有不少人反对,理由是灵武并不产羊绒。”灵武市市委书记白尚成说。

  灵武的确不产羊绒,在全宁夏,羊绒的产量也不过区区500吨,仅占国内原绒产量的4.5%。是什么让灵武市的决策者们冒着风险去规划一个大型的羊绒园区呢?

  记者从一份调研报告上看到:灵武市活跃着一支庞大的收购队伍,哪里产羊绒哪里就有他们的足迹。早在上世纪80年代,灵武年流通羊绒量就在2000吨以上。但当时灵武市羊绒产业只停留在“倒来倒去”的收购贩运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一些资金上稍有实力的贩运商开始尝试无毛绒的加工,但这只是一种最初始的加工,根本谈不上产业链的延伸。

  而正是这一时期,在资金、技术、市场同样相对贫乏的内蒙古,突然蹦出个“鄂尔多斯”,其品牌占据了国内40%%和世界25%%的市场,并成就了“世界羊绒看中国”的聚合效应。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灵武市的决策者们深知,在“巨鳄”面前,自己只是一条“小鱼”,想赢就要把目光放得更加高远,机遇不容再次错过。工业园从建设开始,就坚持“边开发、边建设、边招商、边生产”,当年就有15家企业入园,4家企业开始生产。

  市场竞争是原材料的竞争,更是科技、人才的竞争。3年来,园区累计科技投入5545多万元,其中企业投入约3000多万元,政府配套200万元,银行贷款2000万元,科技项目资金345万元。去年10月,灵武市绒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去年12月,与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灵武羊绒产业产学研基地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使灵武羊绒产业走上了一条快车道。

  经过3年的风雨洗礼,灵武羊绒产业开始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初级产品向终端产品迈进,整个园区从羊绒分梳、绒条、纺纱、制衫、面料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2005年,灵武市收购原绒近4000吨,生产无毛绒成品2000吨,绒条200吨,绒纱160吨,羊绒衫45万件,羊绒产值15亿元。无毛绒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出口创汇9000多万美元,上缴税金1080万元。

  “世界羊绒看中国,精品羊绒在灵武”是灵武市提出的目标。白尚成说:“确切地讲,现在只能是‘精品原绒在灵武’,从‘精品原绒’到‘精品羊绒’,将是灵武羊绒产业的一次更大飞跃。” (本报记者 王建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