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跨越一个世纪的怀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10:46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跨越一个世纪的怀念

  图为凤育小学外景。记者胡晓新/文龚国荣/摄

  宁波晚报讯再过几个月,有428户人家的鄞州区梅墟街道姜陇村将整体拆迁。

  随着拆迁日期的临近,一位当地乡贤、早期宁波帮人士姜炳生的名字,成为近期村民谈论的主要话题。因为当年村里的道路、桥梁、河埠、祠堂和学校等设施,有许多是姜炳生出资修建的,其中如凤育小学等完整地保存到了今天。

  村民陈邦杰近日致电本报,认为姜陇村拆迁应当适当保留像凤育小学和河埠等有一定历史文物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设施。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甬江南岸的姜陇村采访。这是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甬江从村北面蜿蜒而过,江边河网纵横,村庄三面环水,村舍依水而筑,沿岸有石堤、石埠,环境幽静。村内河道的石坎、河埠与众不同,不少河段用整齐的条石堆砌而成。村中心河道的两岸店铺林立,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特有的神韵。

  陪同记者采访的陈邦杰说,明朝年间,姜、王两姓从外地迁入衍居此地。后来陆续涌现不少有一定名气的文人和商人,姜炳生(1877年一1937年)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据传,姜炳生曾去上海谋生,在渡口以摆渡为业,由于老实勤奋,深受过渡客商赞赏。后涉足房地产业,逐渐发达,在江浙沪不少地方都有产业。他事业有成不忘回报家乡,在村内铺设水泥路,修建桥梁,兴建祠堂,安装路灯。在砌沿河石坎、整修河埠时,为了使用优质材料,姜炳生将当时拆除的宁波旧城墙的石条运来,沿用至今。他对族内孤寡老弱者给以衣食供应,在鄞州城区开设万宝银楼及荣大广货店。此外,姜炳生还为修建灵桥、翻修白云庄和天一阁、以及编印鄞县《民国通志》等公益事业捐过款,而个人生活极为简朴。他造福桑梓的善举在当地百姓中有口皆碑,代代相传。

  记者看到,位于村中心地段河道边的一幢上书“凤育小学”的中西合璧建筑最为引人注目。这幢四合院式、双层小楼的民国建筑,由一正两厢组成,看上去一点也不比当年市中心的小洋房逊色。门前尚存石砌河埠,岸上有灯柱和石凳。据该村的王德利老人介绍,当年姜炳生随身携带银圆66万元回姜陇村建造起“凤育小学”,让村里的儿童免费到这个小学读书,使许多本来读不起书的本村穷苦孩子也有了书读。

  陈邦杰说,姜炳生造福桑梓的种种义举,正是宁波帮精神的体现。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古村面临拆迁时,会有这么多村民怀念这位近一个世纪前的先贤,充分说明了他在老百姓心里的份量。因此,为后人留下一些纪念这位先人的东西,值得有关部门认真考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