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如果大家都储蓄,那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14:46 红网-三湘都市报

  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邢海洋

  3月1日,今年首期凭证式国债将正式发行,值得关注的是票面利率再次下降,3年期年利率降到3.14%;5年期年利率降到3.49%。

  有人会说,市场化的金融产品中,国债利率本应低于银行利息,国家代表着绝对的

偿付能力,远比银行的有限责任更为可靠。但在我国,国债利率长期高于银行利率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国家要鼓励居民买国债,支援国家建设;另一方面,也事实上鼓励银行持有国债,使银行吸收来的存款有一个安全的增值渠道。但现在,随着两者的利息扭转过来,国债凭着免收20%利息税,对普通存款者仍有吸引力,但对于银行,再靠买国债平安增值已经不现实了。

  整个2005年债券价格一直上涨,相应的国债收益率水平下跌,到年末,国债收益与存款收益已经没什么分别,这次国债发行的利率下调应该是市场化的选择。如果追溯背后的含义,等于是银行自己断绝了购买国债的“后路”。截至去年底,我国银行系统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4万亿,一年增长19%,但与此同时却有9万亿的存款贷不出去,闲置在那里,还得向存款人支付利息。于是,银行只有用这些“烫手”的钱买债券,据估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持有约3万亿元的债券,而其中中长期固息债约2.4万亿元。银行买债券的结果是,银行间市场一年期国债和央行票据的收益率在1.8%左右,最低曾接近1.3%,远低于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货币市场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形成倒挂之势,大量资金在银行体系内循环。于是,外界甚至曾经流传活期存款将要零利率。

  9万亿的存贷差憋在手上而不能生财,对银行是个巨大损失,对储蓄者,恐怕也不是好消息:首先,美联储14次加息,美元年利率达到4.5%,并且有可能继续上升,但对人民币而言,国债正一步步降息。央行曾经表示,不希望市场长期维持低利率水平,但因为从居民到银行都自觉采取紧缩政策,央行根本不必忧虑通货膨胀,也就没有必要加息。相反,美元和人民币利差扩大,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正是央行求之不得的结果。其次,存贷差每存在一天,银行都要为这笔庞大的资金支付不菲的利差,等于吞噬了正常存款和贷款所获得的利润。利润减少,银行无余力来降低贷款利息,对所有用钱的单位都不是好消息。

  通过惜贷,银行似乎在回避风险,殊不知,一味地回避风险的同时也损失了创造财富的机会。而那些渴求资金的工商企业和个人也丧失了创造利润、实现资本增值的机会。对所有的储蓄者,又何尝不是如此。9万亿钞票堆在银行的仓库里,等于退出了财富的再生产。

  抛开财富损失不提,资金闲置起来也很难实现增值的目的。货币多余出来,用于消费的钱就会减少,而多余出的货币无非两个去处,一是通过储蓄、购买股票或债券等虚拟经济方式把货币储藏起来以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效果。二是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以获取更多的利润。直接投资,等于加大了社会的总供给,消费下降的情况下加大供给必定导致供给过剩,产品卖不出去,物价下跌。而物价下跌,工厂的资金周转必定困难,工厂不免生产萎缩乃至倒闭,结果是整个社会的就业职位相应减少。全社会因为消费需求不足,供给超标而陷入到恶性经济循环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