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毕业生不该对招聘信息茫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06:00 光明网
曾春光

  2月18日至19日,由建设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科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信息产业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等单位组织的“春节部委联合人才招聘会”在农展馆举行。在现场,记者发现“信息不对称、宣传离谱”,让许多求职者增加了一份茫然,毕业生期盼透明信息。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对记者说:“用人单位要我们在简历上,什么都得写清楚,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网,恨不得把血型都写出来,而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却连月薪和招聘年限等求职者最关心的基本信息都不写,这太不公平了。”(2月21

日《中国青年报》)

  在我看来,只要企业的招聘广告不违反广告法,人家爱怎么写不应受到干涉,更不应受到指责。相反,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若对招聘信息动不动就茫然,就说“不公平”,是很不正常的,应该好好反省一下——交了几万元的学杂费,学到了什么,怎么连一则招聘广告都没有鉴别能力。就拿“百万年薪”的信息来说,稍对保险业有点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保险公司提供的月薪一般在1000元至7000元之间。这样,一般求职者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应该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是很难拿到“百万年薪”的。

  毋庸置疑,大学生——曾经是国家干部的同义词,是象牙塔里的珍稀一族,自然成为一种精英符号,被广为崇仰。中国素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说法。农民家里要是出了一个大学生,那就是祖坟冒青烟的喜事,考上了大学就等于一只脚踏入了龙门,找到了“铁饭碗”,当上了国家干部,就等着他(她)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了。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的扩招,市场经济的深入,这种“大学生崇拜”已不复存在了。可一些大学生怎么还如此养尊处优,对社会如此不了解,只能说不少大学生缺乏自主的市场意识,活在虚泛的光环中,甚至整个求职生崖、全部发展系于“大学生”这顶帽子,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信息不对称、宣传离谱”的怨妇心态。如此自闭下,大学生如何能生存发展?也许只有先祛除这种带着浓厚的“大学生崇拜”,在校期间不“死读书、读死书”,多点了解、关心、参与社会,毕业生才不会对招聘信息茫然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