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陈家村:生态生活乐农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08:24 淄博新闻网

  本报记者 陈秀云 通讯员 李军 刘鹏新春伊始,万物复苏。周村区王村镇陈家村村南的胶济铁路上,一列接一列的火车呼啸而过,仿佛告诉人们农村的生活在提速。村委大院里的大妈们正在锣鼓声中欢快地扭着她们自己的秧歌,一派热火朝天的新农村生活图景。

  这是个有着200多户人家的小村,虽不是什么赫赫有名的经济强村,但这几年村里的生活也富裕了,日子一天好过一天,村民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关注。早在几年前,陈

家村就搞开了荒山绿化。在村委的带领下,村民们自发走上山,栽山楂种桃树。没几年的功夫,山上山下,房前屋后,也是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了。最近,在建设生态村方面,陈家村又有了新的进展,村子里有一半人家用上了生态沼气。

  听说记者来采访,村民们一下打开了话匣子:“这沼气真是个好东西,以前不用不知道,一用啊就放不下了。”“就是就是,沼气池与俺村的厕所、厨房、猪圈连在一起,人、畜、禽粪便和农家废弃物全部进了沼气池,成了产生沼气的好原料,形成了一个大循环圈。”村民孙兰琴高兴地告诉记者:“自从用上了这沼气,生火做饭再不用像过去那样烟熏火燎的,苍蝇蚊子也少了,农家院儿比过去干净多了。”的确,在村里走访,记者注意到,平坦整齐的街巷两边很少见平常农村里常见的那种柴火垛,村民孙兰琴的家里更是窗明几净,连门上的大红福字都透着一股温馨、祥和。

  村书记王玉珂告诉我们,过去陈家村和中国多数农村一样,延续着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是村民们当家的燃料,村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柴火垛,一到做饭的时候,炊烟四起,村民的厨房是名副其实的“火”房。去年,听说镇上要搞沼气池试点,王玉珂心里一动,好事已经到了家门口,这个机会不能错过。他亲自雇上大客车,拉着20多名村民去实地察看沼气池的实用效果,回来之后挨家挨户宣传。“一个沼气池一年产生的沼气相当于8到10罐液化气,足够一户人家用的,产生的沼液可以满足3亩地的施肥,还是绿色有机肥呢!”不到半年的时间,村里就有百余户人家建上了沼气池,村民们的生活大变样了。

  打开的话匣子想关都关不住。村民们告诉我们,陈家村其实早就变样了。2004年,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占用陈家村40余亩地,村里争取到了40余万元的补偿金,村委又多方筹资几十万元,全部用在了村容村貌的改造上:投资46万元,对村中道路进行全面硬化,挖砌排水沟500米,安装路灯60盏,从根本上解决了因行路难造成的村民生产、生活不便的问题;筹资11万元,打了4眼井,解决了百姓吃水难问题,村里近500亩地全部成了水浇田;投资15.6万元,建起了占地10亩的休闲健身广场,设立了篮球场、乒乓球台,安置了秋千、漫步机、扭腰器及滚筒等各类体育健身器材……在村民们的描述中,陈家村的生活显得越发生动、兴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