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午间时政]胡鞍钢:中国发展“四化”突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12:34 新华网

  

  “中国的变化远比学者的计算分析更快。”谈及近五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胡鞍钢教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曾和英国的经济学家讲,如果你在分析2004年中国时使用的是2000年数据,那么分析的结果肯定误差极大。”

  中国的发展变化,就是让人如此地不可思议。

  

[午间时政]胡鞍钢:中国发展“四化”突出

  每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都会收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大量工作建议和意见,这些涉及国计民生的意见、建议,汇集中南海之后又是如何走出中南海的?其办理情况如何?最近,半月谈记者从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有关部门获悉:去年“两会”以来,全国人大收到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5884件,至去年9月底已经“全部得到办理和答复”;全国政协收到委员提案4496件,目前“已基本办复”。代表、委员对答复的满意率均在九成以上。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在“战略提升”的关键时期。

  客观评价此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并对未来“十一五”时期进行可行的路径选择,对于中国的未来十分重要。

  此前27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明显:总体评估,已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而持续较快的经济增长,使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在改革推进中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权威人士认为首要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针对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曾业松分析指出,今年国家将通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以及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四管齐下”解决增收难题。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屏幕,外人在这个屏幕上放映着他们的希望和恐惧。”

  美国学者大卫兰普顿1998年在《外交政策》上说的这句话,在本世纪头几年里被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2001年,由美国华裔律师章家敦那本《中国即将崩溃》掀起的“中国崩溃论”曾喧嚣一时。今年2月初,美国国防部通过《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又再度散布“中国威胁论”。与这两种论调相反的“中国奇迹论”乃至“中国世纪论”亦不绝于耳。

  走过27年,中国改革进入了一个如何深化的关键时期。

  在此基础上,如何看待“十五”期间的改革?其大体脉络及阶段性特点为何?下一步改革又将如何推进等,成为“十一五”开局之年各方瞩目的焦点。就此,《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了包括政府决策机构、研究机构、社会学者及中央党校的多位资深人士,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十五”改革的阶段性评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