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孩子比头脑 大人太起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14:04 新民晚报

  前昨两天,第19届中国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OM大赛)在曹杨中学举行,来自国内9个省市的代表队和6支德国代表队,同场竞技。在这个青少年的智慧“秀场”,记者却发现场边多出了不少大人忙碌的身影。

  豪华作品老师代劳

  镜头一:按要求,“花车巡游”比赛中,小车必须在行进时变出3种不同形状,并通过手动装置传动。小学组的孩子们相继登场,好几支队伍都以“××之旅”为主题,“乌龟车”“长城车”“神六车”……孩子们用自己画的油画、浸染的布料,把车子打扮得一部比一部漂亮。但裁判们发现,不少参赛队都通过改装自行车、儿童车来制作参赛小车的核心部件——动力装置,但过于“完美”的拆装、焊接技术却让人怀疑,这是由十来岁的孩子亲手完成的吗?

  镜头二:来自德国汉堡QuentinBlake学校的“花车巡游”,主题很简单——公主要过生日了,大家去祝寿。两块装了滑轮的板,两个十来岁的男孩趴在板上,用手撑地,小车一会儿成了威尼斯的“贡多拉”小船,一会儿又变成了一个蛋糕。从服装到“车厢”,大部分原材料是各种废纸。

  “德国队这种朴实的风格,值得中国孩子学一学!”一名现场裁判对记者说。“豪华”正成为如今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趋势,更令人担忧的是,孩子年纪越小,家长老师的参与程度似乎越高。记者曾在一些区县青少年研究课题专家答疑会上看到,发问的往往都是陪同孩子前来的家长。再一问,“发现问题”的任务往往也由爸爸妈妈代劳,殊不知,这恰恰是培养孩子们创新能力最关键的一步。

  师长代劳,心态是关键。国内不少学校,OM大赛往往与学校声誉、教师待遇等指标挂起钩来,功利心不知不觉占了上风。不像外国参赛队仅仅是“Forfun!(好玩)”。说起OM大赛对孩子的“诱惑力”,德国QuentinBlake学校教练HeidiKlotz和队员Sam、Joshua的爸爸David观点一致:“哦,孩子们喜欢参加OM活动,是因为可以分享智慧和快乐!”

  赛场之外失分不少

  镜头三:“整理好东西,再把动作顺序记记清楚!”体育馆内,中国老师的叮嘱声不绝于耳;而与此同时,准备上场的德国小女孩却老练地指挥着裁判,“你们能再站过去一点吗,我们要开始啦”。

  镜头四:木质“几何结构”在达到最大承重力时光荣“牺牲”,赛场边一名中国带队老师将散落的木条一根根装进盒子。“为什么不让同学们自己收拾啊?”记者问。“他们比赛完了呀!”老师笑笑说。

  评分规则明确规定:选手必须自己清理比赛场地,给他人带来方便,否则将被扣分。看着准备区里随处乱扔的道具,想到世界总决赛时安静整洁的环境,赛场主任王亦民忍不住摇头。

  “OM大赛的比赛规则中,对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对手人格尊严等都有明确规定;它不仅注重激发孩子创新精神,更要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执行主席、上海市教育报刊总社总编辑陈伟新提醒大家:赛场外不守礼仪、不讲规则也会失分。

  本报记者陆梓华实习生徐亚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