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审计"呼风",人大"唤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16:08 东方网

  这些年来,尽管一场场“审计风暴”业已撼动了根深蒂固的权力腐败,但“雷声大、雨点小”的执法窘境,仍不免令审计机关不得不面对“年年审计年年犯”的尴尬和怪圈。为此,审计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各级政府对审计工作报告发现的问题,必须对同级人大常委会有所“交代”,以加强人大对政府的监督,促进整改措施的真正落实。(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的确,能掀起一场场的“审计风暴”,对于隶属于各级政府的审计机关来说,已经令各界民众大喜过望,并给予了高度褒奖和评价。但由于审计机关在监督上拥有的后续措施寥寥,也就难免出现“一阵风”刮过之后,那些违法违纪部门却拒不整改,甚至我行我素,直至令审计监督流于形式,或使其“审计风暴”之威力化为无形。之所以审计监督遭遇到如此“雷声大、雨点小”的执法窘境,首先跟审计执法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有关。的确,虽然审计法依然把“所有公共财政”纳入国家审计的监督范围,但要让“阳光政策”彻底消除所有滋生腐败的阴暗角落,并把审计所披露的问题一追到底,恐怕仅仅依靠现有的审计功能是难以实现的。毕竟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执法手段有限,而目前审计拥有的权威和地位,也都难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或水平。

  再者,眼下审计机关所履行的监督职能,并不能代替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更不能取代其他财政监督制度,故而把公共财政制度的完善完全寄托于审计一身的思路,不仅显得不太现实,也容易导致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步入危境。所以要使公共财政的运行进入其良性循环轨道,除了需要审计机关“呼风”之外,更有赖于人大部门来“唤雨”,因为缺了各级人大对审计执法的再监督,那些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违纪事项,便容易在权力的掩护下逃之夭夭,也难以从机制上构建起预防各类违法违规问题产生的制度防线,更难以建立起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以确保将审计机关查出的问题一一落实,一究到底。

  各级人大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以及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权力机关,而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也是最高层次的监督,审计机关只有背靠人大这样的最高权力机关,才能拥有完善其执法手段的强力后盾。所以说,审计执法只有在形成审计“呼风”人大“唤雨”的良性机制下,才能切实提高其自身的执法功效,并及早走出“雷声大、雨点小”的执法窘境来!


作者:周士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