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杂弹:自立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02:00 大江网-江西日报

  说来有些奇怪,美国和日本虽然那么富裕,却对孩子实施“吃苦”教育。

  在美国,小孩生下来就单独睡觉,不到一岁要自己拿着奶瓶喝奶。只要能坐起来并拿得起勺子,就要自己吃饭。3岁起便要学着穿衣裤、系鞋带。从小学开始,日本的学校就有计划地安排孩子参加“田间学校”、“孤岛学校”、“森林学校”的活动,让学生在自然条件艰苦的地方,培养吃苦精神和战胜困难的意志。美国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读

小学就得自己挣零花钱,从帮家里倒垃圾、剪草、洗车,到帮人送报纸等等。到中学了就要自己外出打工赚钱,自付手机费,如果开车自己管汽油费和保险费。大学生中勤工俭学非常普遍,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里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等,来挣取自己的学费。日本一个拥有亿元资产的大企业家的独生女,白天在大学上课,晚上外出打工,赚取自己的学杂费。大企业家平静地说:“让孩子从小知道生活的艰辛,长大后才能知道怎样把握自己,才能在社会上站住。”

  为什么要对孩子实施“吃苦”教育?一句话,让孩子在“吃苦”教育中增强自主、自立的精神。

  这还使笔者想起了美国学生做义工的事。笔者的孩子刚去美国读高中时,发现学校有一门特殊的课:做义工。规定学生每学期必须到公共服务场所,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且要达到一定的课时,再由被服务的机构或人员写出鉴定。义工服务的好坏计入学业成绩。你功课再好,义工做得不怎么样,没完成课时,仍然毕不了业。开始孩子老大不情愿,说在国内不就是天天读书嘛,这美国佬干吗别出心裁?后来才慢慢明白了,这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记得有过这样的消息:哈佛大学曾拒绝165名高分申请者,因为这些人从未参加过任何志愿活动,缺乏服务公众的精神。其实,美国有不少大学都把入学申请者在志愿服务社会方面的“课外业绩”视为入学的“充分条件”,而高分只是“必要条件”。还有高中更是明确规定,如果不做满100小时义工就不能毕业。

  是的,学生以学为主,成绩是衡量他们学业优劣的重要条件。但如果一个门门功课都是满分的学生,自私自利,拈轻怕重,鼠目寸光,损人利己,那岂不是教育的失败?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贡献的人,关键要看其是否有一种乐于为他人服务的公德。笔者的孩子就在一个图书馆里做义工,每星期六去工作半天,既接触了社会,又从服务大众中获得了快乐,更明白了一个人首先是社会的人,必须要有为公众服务的意识,才能融入社会。

  现在,大部分父母的精力都花在怎样为孩子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出人头地上,孩子们过的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老师抓的,是孩子在各门功课上怎样拔尖,如何考上一所名校,真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至于自主自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恐怕还是少有人去顾及的。据报道,我省赴京参加全国“德艺双馨”比赛的3个孩子,在去火车站时与团队散失竟毫无办法,老师告知所在候车室后居然还是找不到北,也不知向身边大人求助,一个14岁的男孩更是不知所措,其自理能力之差可见一斑。

  不知国外的“吃苦”教育和“义工”制,是否会对我们有一点启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