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基础设施要有新的明显改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07:29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评论员

  万丈高楼平地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厦,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因此,加快新农村建设,要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重点,使之有新的明显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物

质基础。“三农”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尤其是基础设施落后,造成居住条件和村庄道路差、环境污染、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等问题。由于公共设施严重短缺,有的地方连饮水、用电、出行等基本需要都难以满足,“房子亮堂堂、屋内空荡荡”,“屋内现代化、屋外烂泥巴”,这些顺口溜就是许多农民居住状况的写照。这些问题不解决,新农村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新农村、让广大农民过上富裕文明新生活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增加农民就地转移就业的机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增进社会福利、促进共同富裕;从宏观经济运行看,它还有利于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农村基础设施有新的明显改善,需要从思想认识到工作部署都有一个大的转变。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财政性建设资金向农村倾斜,更多地支持农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从现在起要做到三个“高于上年”:财政支农资金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

  各地各部门尤其是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要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农村,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农村;有关方面要相互配合,加大支农的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要重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加大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同时组织城市帮扶农村,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采取财政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材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向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湖南实际出发,当前要十分重视抓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强湖区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保安、农田水利和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涝抗旱能力;加强乡村道路、人畜饮水、电网改造、小水电和沼气等工程建设,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创造条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