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逼”出来的“第一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08:15 法制日报

  深圳市六约社区调委会的成员不多,只有10个人。就是这10个人以及他们率领的调解员队伍,近五年来每年平均调处各类民间矛盾纠纷500多宗,调解成功率年年在98%以上。经过他们的努力换来了社区十多万人的安居乐业。

  记者近日来到六约社区党总支和居委会办公大楼,只见宽敞明亮的人民调解接待室里,墙上挂着民间纠纷处理程序示意图和有关人民调解工作的各项规定,四五个调解员正坐

在一字排开的接待台前忙碌着,有的与当事人交谈,有的在整理文书材料。六约社区党总支书记、六约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陈醒光对记者笑言:“人民调解已经成了我们社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这个‘第一选择’,实际上是形势发展‘逼’出来的。”

  六约是当年由六个小山村联合起来而得名,去年因实施城市化改造才从农村变成社区,“约”在广东客家话中是联合的意思,其中有和谐、稳定的含义。深圳建立特区之初,面积12.5平方公里、居民只有1100多人的六约矛盾纠纷不多,而且基本上发生在个人、家庭与邻里之间。家庭或邻里发生了争执,村里的长辈一出面调解,往往很快就得到平息。不同族姓的村民之间发生了民事纠纷,当时的村委会也基本上可以顺利调解处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原来以耕种为主的六约有了近百家工厂企业,外来务工者数量一下子远远超过了本地户籍人口。外来务工者大量涌入后,六约在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民间矛盾纠纷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且向个人与企业、集体之间的矛盾转变,纠纷类型复杂化,矛盾主体多元化,涉及经济利益的劳资纠纷尤为突出。当时的村委干部几乎成了天天忙于“救火”的“消防员”,刚刚接待完这家工厂的工人上访,又急着赶到另一家企业处理停工事件。尽管忙得焦头烂额,越级上访等群体性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

  “这样被动应付下去,村干部吃不消,六约也形成不了良好的投资环境,”陈醒光回忆说,“当时村里的干部多次商量对策,后来大家从司法行政部门领导的谈话中受到启发,决定试试看能否从传统的民间调解中找到出路”。

  1990年,六约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设立,共有成员8名,其中2名专职调解员的工资待遇以及调委会的办公场地均由村委会出资解决。同时,在各村民小组和40人以上的工厂企业分别设立了成员均为兼任的调解小组,组长由村民组长和企业负责人兼任;在40人以下的企业选定一名兼职调解员。

  六约覆盖全村各企业和村民居住地的调解网络,头一年就发挥了明显作用: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0多宗,其中大多数在萌芽状态就得到了解决。村干部再不用忙于“救火”,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好招商引资、村务建设、治安管理等关系到全村发展的大事。

  人民调解果真管用!尝到了甜头的六约村委会对人民调解愈加重视并舍得投入,拨给调解委员会的经费逐年增加,十多年来光投入用于调委会硬件设施建设的款项就达近200万元。给调委会除主任配备专车外,还配了一辆业务用车。村委办公大楼落成后,专门为调委会安排了3间办公室,其中1间为人民调解庭,办公室里电话、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录音照相摄影器材等样样齐备。

  “六约的人民调解组织能有今天的规模和成绩,与村委会的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从六约调委会成立时起就连续13年担任该会调解组长、现已退休的陈仕荣回忆说:“当年村集体经济并不富裕,但我们向村里要经费基本上是有求必应;交通工具紧缺,村书记当场表态随时用车随时支持;到工厂企业现场调解经常在外用餐,村委对我们的费用全部报销;我们出去参加各种培训,村委会在时间和经费上从来都是全力支持;工作遇到难题了,村委领导总是鼓励我们大胆尝试,依法去做。那时候尽管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大家心里都有股劲,热情很高,没有一个人叫累。”

  六约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投入,不仅仅在硬件设施上,而且体现在软件建设上。六约调委会的专职调解员从最初的2个人增加到现在的5个人,调解网络将触角延伸到社区的各个角落,以及“调解、治安联防、信访、工会、妇联”五位一体调解机制的完善等等,都是在社区各个方面尤其是党总支和居委会的支持帮助下实现的。

  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在六约,社区调委会已经有了很高的威信,人们有了争议,都愿意找到社区调委会让调解员来“做主”。有一件事虽过去了好几年,但六约的老居民说起来仍赞不绝口:当地有两兄弟分家产,因一堵墙的权属闹起了纠纷,其中一方找到了六约调委会,居住在香港的一方却把官司打到了法院。法院判决后,兄弟俩仍然争斗不休,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调委会于是派调解员上门仔细了解情况,又分头做两家人的思想工作,逐个解开他们的心结,终于让兄弟俩达成协议解决了纠纷,已经整整7年不来往的两家人握手言和,从此化干戈为玉帛。

  一些原本打算将工厂迁到外地的老板,看到调解委员会真心实意依法维护劳资双方的权益,觉得还是在六约投资放心,结果不仅不迁厂,还加大了投资。一些外来劳务工在工厂迁走后,继续留下来到当地其他企业工作,他们说在六约务工权益有保障,心里更踏实。

  六约社区的暂住流动人口现已高达12万余人,是本地户籍人口的近70倍。尽管近年来民事纠纷数量大、种类多,但没有一起引发成刑事案件、自杀、上访或群体性事件。六约调解组织以他们辛勤的劳动和卓有成效的工作,筑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营造了社区安定和谐的局面,被誉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六约模式”。2005年3月,六约社区调委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委员会”光荣称号,成为深圳市惟一获此殊荣的社区。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六约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六约的各类企业已发展到370多家,去年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近1.5亿元,纯收入6310万元,人均纯收入3.7万元。

  (责任编辑 郑剑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