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民工子女进城还是留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08:20 法制日报

  新闻分析

  本报记者 李勇

  今年春季开学后,北京市一些民办小学相当数量的学生没有归校,由于学校生源不足,所收学杂费难以支撑学校的运转,几位民办小学的办学者被迫决定关门。

  造成部分民办学校生源短时间内流失的原因是,教育部从今年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实施该机制的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除杂费,并按“一费制”规定的额度收取课本费,发放免费教科书的范围也在扩大。

  据记者了解到,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全国所有的农村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行免除杂费,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将持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务工人员,将要面临这样一种选择:是将学龄子女留在老家享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免费教育,还是带进城市交费进入城市学校借读或办学条件不规范的民工子弟学校?今天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王旭明。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孩子进城了,我们知道现在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还是以县区为单位,农民工子弟进城后或者是在公办学校借读,挤占城市学龄儿童的教学资源,或者进入子弟学校。而在他们户口所在地,很有可能名义上享有中央及各级财政对他们的资助,而实际上难以兑现,这部分资源被别人享有或浪费。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能不能采取教育券的制度,从上级财政到下级财政的划拨改变为对具体农村儿童的资助?

  王旭明也认为这是个非常重要而现实的问题。他认为,在这项保障机制实施以后,涉及到好多具体的环节,如果哪一项环节没有做到位,就有可能达不到这项改革设想的目标。大量的农村孩子到城里来上学,一个农民工子弟是算当地的孩子还是算所流入的城市的孩子,需要进一步明确。如果算“流入地”的学龄少年儿童,那么“流入地”政府就应该对他们负起义务教育责任。但是如何统计是一个非常重要也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至于能否采取“教育券”方式资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王旭明说这个制度在有些地方施行了,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能否在全国推广,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也有可能实行新的保障机制之后,某些在城里上学的农村孩子就要返回故乡,因为那边可以“两免一补”(免杂费、书本费和补助伙食费)。家长可能在比较之下,认为呆在老家更合算。这些都是新问题,就这些新问题,我们要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及时拿出对策。

  但有专家认为,农村少年儿童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如果为了享受财政资助而还乡,势必与进城务工的父母长期分离,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改善农村义务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加大财政投入,也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社会学问题。

  本报北京2月27日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