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民调解以人为本的范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09:32 南方日报

  人民调解以人为本的范例

  深圳“六约模式”折射出六约人新型的社会关系

  六约模式:一个基层社区的调解之路

  “做好调解工作是我们的份内事”

  “没有社区党支部、居委会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很难做得好。”采访中,68岁的老调解员陈仕荣将这话重复了几次。这一观点,得到了六约调委会主任李胜强的认同。

  “就说这传呼机吧,早些年还是个稀罕物,可因为工作需要,那时居委会就给每个调解员配了一个;见调委会没车不方便,书记当即表示,只要调解需要,不管什么时候,打个电话就给派车。”在陈仕荣看来,跟以前相比,调委会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变化,“现在调解员都用上了手机,调委会也有了车”,但是,“社区领导对调解工作的重视,却一直没变。”

  为什么如此重视?六约社区党支部书记陈醒光认为,现在社会矛盾纠纷大量增加,如果都挤到信访和诉讼上,势必使法院不堪重负,党政领导陷入矛盾纠纷的漩涡中,耗掉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既不能推,也不能拖,更不能回避“上交”了事。“做好人民调解,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是我们的‘份内事’,是身为基层干部的‘职责所在’”。

  “没见过像你们这么高水平的调解员”

  一支高素质的专职调解员队伍是六约社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宝”。他们各有所长,有的英语说得直溜,善于跟外企老板沟通;有的能言善道,再难缠的当事人也能被说得心服口服;有的经验丰富,“疑难杂症”通通“手到病除”……他们活跃在社区的每个角落,不断消除各种“导火索”,主动、及时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谈到调解工作的体会,调委会主任李胜强说,关键在于心态要正,只有自身坐得正,才能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老百姓才服你。如何才能做到公平、公正?有着13年调解工作经验的陈仕荣认为,依法调解是人民调解的生命所在。“站在法律的角度处理纠纷,按法规办事,才能做到不偏不倚。”

  这话得到了调委会组长陈志雄的赞同。“现在群众的法律意识普遍有了提高,遇到纠纷,往往要从法律的角度讨个说法、问个明白。依法调解,既避免了‘和稀泥’的现象,又能提高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而且,从法律角度对当事人进行教育、解释和劝导的同时,也是对群众普法宣传。”

  正因为法律在调解工作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调解员对那些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烂熟于胸,按照陈仕荣的说法,“可以脱口而出工伤事故的赔偿标准”。一次处理某个鞋厂工人触电死亡的工伤事故,死者家属从老家请来的律师开口就索要46万元的赔偿。陈仕荣当即根据法律规定的赔偿标准进行反驳。对方见势不妙,表示愿意坐下来调解,谈了3天,最终确定了6万多的赔偿金额。那位律师临走的时候,对六约调解员赞不绝口:“我走过那么多地方,还没见过像你们这么高水平的调解员。”

  公众的信任高于一切

  调解是个辛苦活,既琐碎又麻烦,什么时候接到任务都得出动,但对于六约的调解员来说,这些都不在话下。有时候,怎样获取当事人的信任,才是他们最为头痛的一件事情。

  “前年10月份,大和村一家工厂的40多名工人因不满工厂的一些做法,准备到劳动部门上访。我们接报后赶到现场调解,但工人一见到我们就四处散开,也不愿回答任何问题。”陈志雄回忆说,不管他当时做出什么保证,出示什么证件,工人们都不予理睬,后来,见他当场对工厂管理人员的不当行为进行指责,说话公道,才消除了警惕心。

  “为了保证调解的公信力,我们规定调解员不得随意进厂,干扰其正常生产,也不能随便与工厂领导喝茶、吃饭,密切交往;进厂调解,必须有两名以上的调解员;如果调解员与当事人一方有利害关系,必须回避。”

  老百姓是很实际的,在他们眼里,只有真正替他们说话,真正“管用”的调解才能让人心服口服。陈先生在六约某工厂做保安,因为得了胃溃疡,治病欠下一屁股债,向厂方索取生病期间的工资,也遭到拒绝。走投无路之下,找到了六约调委会。调解员马上跟工厂联系,不到半个小时,公司负责人就把钱送到了陈先生手上。

  调解一案,说服一片。现在,社区调委会成了群众心目中最值得信任的地方。一位专替打工者说话而被誉为“工人代表”的王先生对调委会的工作竖起了大拇指,“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一个调委会做得像六约这么好。不管群众带着什么样的怨气,什么样的难题过来,他们总是‘一杯热茶,坐下来慢慢谈’,毫无半句怨言。”

  信任不仅来自劳方,同样也来自资方。看到调委会是真心实意维护劳资双方的利益,很多工厂本来迁走了又迁回来,有的老板本身就不愿意离开这个社区。王先生所在公司的老板总是让下属多向调解员请教,“你们工作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多问问阿雄他们。”

  的确,对于身经百战,经验老到的“阿雄他们”,即便是常人眼中棘手的纠纷,处理起来也是游刃有余。他们春风化雨般的调解,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构筑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记者何莎陶然通讯员晓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