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赢家通吃”中蕴含的精英独裁逻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09:45 南方网
  燕赵都市报网络版 郭松民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5日举办主题为“如何理性地反思改革”的研讨会,国内多位重要的经济学学者与会参与论辩。其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的观点引起很大争议。他提出“改革必须补偿现有利益群体,否则改革就进行不下去”,“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其次是工人,接下来是农民。”

  此次研讨会更大的背景,是2004年国企改革引发的争论已经演变为对改革方向与路径的全面思索。不久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呼吁,“自由而切实的学术讨论,是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有关报道见本报今日16版)

  在我看来,张维迎教授“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其次是工人,接下来是农民”的观点根本不值一驳。凡是在中国生活的人只要凭经验就能明白:如果谈到中国哪个阶层从改革中获益的话,那么“干部”无疑是获益最大的阶层之一。

  从各方面的情况看,这个阶层的典型特点是“不落空”:他们在“下海热”的时候下海,“出国热”的时候出国,“文凭热”拿文凭,住房改革的时候以低价拿到豪宅,公车改革的时候拿到巨额“车补”,“阳光工资”的时候狂涨工资,还被逼着“带薪休假”……总而言之,近二十多年来,所有的好事他们全没有被落下。到如今,“干部”已经成了今日中国几乎惟一能够给人带来保障和安全感的职业,每年的“公务员考试”热到了销铁熔金的程度,成了竞争最激烈的考试,这样一个阶层怎么可能是“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呢?

  但是,在仔细研读了张维迎教授讲话的主要内容后,我又有点笑不出来了,因为他的话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因此“改革必须补偿现有利益群体,否则改革就进行不下去”;“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而“正确的观点是不需要投票的,否则谈不上尊重科学。”

  的确,在学术研究领域,观点的正确与否是不能通过投票来解决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张维迎教授在这里谈论的根本就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公共政策!他是在谈论谁的利益在改革中受到了损害,应该优先对谁进行补偿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到亿万民众切身利益的公共问题。这样的问题,只能通过让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充分讨论,最后在法治的框架内,比如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党的代表大会上,用投票的方式来解决。只有这样,才符合民主的原则、程序正义的原则,才能获得社会公众真心实意的拥护,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不夸张地说,像张维迎教授这样将自己的政策主张自封为“科学”,拒绝社会公众的“投票”,实际上就是在公然主张精英独裁。这意味着一部分经济学家以及他们所依附的利益集团,在发现已经无法用公共利益来为自己的私利进行包装,并且自己已经为民意所彻底抛弃之后,便索性撕下了所有伪装,亮出了底牌,决心用反民主的手段继续垄断所有利益。

  同时参加了研讨会的孙立平教授,在会上用这样一组判断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状和趋势的担忧:一是结构定型,即穷富强弱现在已尘埃落定,泾渭分明;二是精英联盟,即权力、经济和知识精英已经结盟;三是寡头统治,即种种反民主的言行开始出现;四是赢者通吃,即一个人只要在一个领域获得优势,就可以在其他领域畅通无阻。张维迎教授以知识精英的身份,在因为与财富集团的关系而饱受公众舆论质疑之后,现在又开始为在改革中获得了巨大利益的权力精英“鸣不平”,为孙立平教授的判断做了一个绝妙的注脚。

  中国的改革确实来到一个关键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我觉得我们格外有必要重温一下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句名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编辑:付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