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岂能饿着肚子办大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23:57 红网

  继挥资数亿元操办首届“姓氏文化节”之后,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今年10月将举办第二届“姓氏文化节”,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该活动列入为老百姓做的10件“实事”之首。(2月28日《中国青年报》)

  据了解,2004年淮阳全县财政收入仅为1.21亿元,而为了办好姓氏文化节,县里启动了多项重点工程,其中改造太昊陵的投入资金约为1.5亿元,建设姓氏文化节的主广场花费

了3000万元。也就是说,为“备战”姓氏文化节,掏空了全县的财政还远远不够。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国家级的贫困县,淮阳干部职工的工资长期拖欠,学校校舍无钱维修,甚至连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都没有彻底解决。看到这样的报道,不禁使人产生这样一个疑惑:饿着肚子过大节,真有这个必要吗?

  不可否认的是,为吸引外资,繁荣地方经济,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举办一些节庆活动,不仅可以给地方带来可观的收益,也会提高城市知名度,对发展旅游、促进就业都有积极作用。这方面的成功例子,有,而且不只一个。

  但,现在的问题是,热衷办节的个中原因令人担忧。当前,办节往往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公款追星。如今的节会,几乎到了无“星”不成节的地步。一场节会下来,支付明星们的“捧场费”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二是大讲排场。领导演说、万人采街、学生助阵、电视直播纷纷粉墨登场,极尽大张旗鼓、兴师动众之能事,人民群众对此是怨声载道。三是强摊硬派。办节所需的巨额经费,无一不是国家财政的资金、纳税人的钱。不少地方甚至采取强行摊派门票、强行拉企业赞助等违法方式筹集资金,而办节的实际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在办节的过程中,不少地方之所以会舍得花大钱而去做那些并无多少实际成效的事,动力不外有二:一为功利心态。上级领导的光临剪彩,频频的电视“亮相”,激情的施政演说,还有那些签订的多如泡影的所谓“合作项目”、“投资意向”,无不往领导们的脸上“贴金”,成为其“丰厚”的政绩。二为执政歪风。通过举办节庆活动,一些地方便借机向企业摊派、拉赞助。有的节会还成为了当地政府增收和公关的一个“好办法”。淮阳饿着肚子过大节,难道是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作为地方政府,抓经济促发展,还得把一门子心思花在真抓实干、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上。“筑巢引凤”才是明智之举,那些华而不实的“节会”只会误国误民。但愿像淮阳这样饿着肚子过大节的闹剧不再上演。

稿源:红网 作者:廖建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