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官员的"实事"与百姓的"实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0:00 新华网

  徐经胜

  继挥资数亿元操办首届“姓氏文化节”之后,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今年10月将举办第二届“姓氏文化节”,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该活动列入为老百姓做的10件“实事”之首。为了办好这个“实事”,该县曾提出“一年建设,十年还债”、“会战一百天,淮阳变新颜”,启动多项重点工程,其中改造太昊陵的投入资金约为1.5

亿元,建设姓氏文化节的主广场花费约3000万元。(2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劳民伤财举办一些“节日”或者大兴什么工程,并美其名曰为群众做“实事”,在各地并不少见。官员们认为他们在为老百姓做“实事”,但是他们所做的“实事”究竟是不是老百姓所希望做的“实事”,这中间还要打个大大地问号。

  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是造成“对接”差错的原因之一。有的官员们一年到头,下不了几回基层进行调研,即使难得下去,也只是走马观花式看看准备好的典型,听听准备好的汇报,至于到底是不是实情,并不作追究。于是,到需要为群众做“实事”的时候,想当然的做些“实事”,这些“实事”当然很有可能脱离了群众的需要,而成为不受群众欢迎的“花架子”。

  不懂市场经济,一味的模仿、蛮干,是造成“对接”差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有个客观的现实就是,一些地方官员并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懂得如何处理好执政和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只会按照上级的要求或者外地的经验,不切实际地照葫芦画瓢。不仅使官员们的“实事”和老百姓所想要的“实事”出现“对接”偏差,有的还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同时还极大地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

  还有一个就是“形式主义害死人”的形象工程。形象工程是官员们所想要的,对一心想往上爬的官员们来说,是件“实事”,这样的“实事”肯定不是老百姓所要的“实事”。老百姓所想要的实事就是政府要切切实实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为百姓排忧解难,为百姓发展经济出谋划策。

  作为决策者的政府官员,要想让自己所做的实事得到百姓的认可,就要经常深入基层,和老百姓面对面。就要不断学习,做到既要懂政治,又要懂经济。同时,政府还要出台相关制度,杜绝形象工程的出现,让官员们要做的实事就是老百姓所要的实事。

  相关文章:

  ●

  ●

  ●

  ●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