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艰巨历史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5:48 浙江日报

  “即使将来基本实现现代化了,还会有好几亿人口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这段话,引起学员们的强烈共鸣。

  新农村究竟新在哪里

  “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艰苦努力……”

  “我国农业人口基数庞大,地区差别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朝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

  “总书记的这段话非常深刻、催人警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历史过程,要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锲而不舍地推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不同时期曾多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我们党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究竟“新”在哪里?学员们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新”在有更明确的指导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其次,“新”在有更高的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生产力持续发展、农村经营体制日趋完善的形势下提出的。第三,“新”在有更全的工作布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有机统一的综合概念。第四,“新”在有更大的扶持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大国家投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20个字勾勒美丽图景

  5句话、20个字,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要求,勾勒了一幅令人向往的现代化乡村社会的美丽图景。

  “我理解这20个字,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涵盖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要全面理解、完整把握,绝不可偏废……”

  “我觉得,经济是基础,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我感到,要借建设新农村的东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特别要做好道路、水、电、环境整治工作,切实改变农村经济、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

  “我认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当前尤为紧迫。要突出抓好村民自治、村务公开……”

  说感受,言深意切;谈思路,畅所欲言。学员们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和胡锦涛、温家宝的重要讲话,展开热烈讨论。课堂、饭桌,宿舍、小道,都成了讨论、交流的场所。

  “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又要促进农民自身发展。”学员们纷纷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面广、涵盖面宽,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协调,全面推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