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浑然一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6:00 光明网
□朱以撒

  

评论:浑然一体
电脑的广泛运用,结束了剪刀加糨糊的劳作。想当年,唐朝的怀仁为了把王羲之的字集成一篇《圣教序》,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多年的时光;而现在,只要坐在电脑前,按按键盘,就可以把历代诸名家墨迹,按照己意,集合成篇。不少人都有集字的癖好,譬如一本杂志、一个店面、一所学校,总希望名人题字,但名人已逝,于是集字。最常见的是集毛泽东、鲁迅的字。不知者还以为起名人于地下,挥毫泼墨呢。

  细细品咂集字,最大的缺陷,就是无法气象雍容,浑然一体。

  有一句话耐人寻味:“一个人不能两次同时踏入一条河流。”书法家创作过程中,历时性地展开,时间每一分每一秒流逝,每一件作品孕育成形的环境、心境、笔性,都不会是上一次的重复。在一生的创作链两端,差别十分明显,晚年的笔力绝不是青年时代的张扬,而青年时代的表现欲缺乏节制,也会被晚年的含蓄蕴藉所替代。不同时间段的感受、认识,首先表现了差异性,如果人为地集字为一篇,虽出自一人之手,也要出现冲突、矛盾。道理十分简单,心性笔性在作品中体现着不同的效果,有的意气风发大笔纵横,有的心平气和徐徐行笔,合而为一,只能两伤。

  有人花了三五年时间抄写《红楼梦》、《三国演义》,以为长卷,虽焚膏继晷也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在数年光阴里,浩大的工程使书法语言的构造发生了变化——环境、心境都是变数,喜乐、忧伤、秋燥、冬寒,生活在运动中变化无常。在这些变数下创作,不可愈合的裂痕就出现了,时而精彩,时而呆滞,观者很轻易地就可以从其笔调、节奏、韵致上看出,许多局部各自为阵,这条“长龙”眼见着不能守之以一了。

  一气呵成——一件作品的创作理应如此。

  在创作过程这个时空里,理性表现也罢,浪漫表现也罢,都不可以运用太长的时间。一次性的挥毫产生一件作品,甚至搁笔之余还心怀兴奋、激情未已,那么,这件作品实际上整体地充满了书法家的精神活力和灵动的笔力。相反,时间长了,精神松懈,笔力慵懒,如强弩之末,神情不振,是不能称之为圆满的。

  宋人笔下多小品。譬如苏轼、苏辙兄弟的简札,珠圆玉润连贯而出,整个过程轻松活泼。看得出是神情爽朗遣笔而行,一气呵成只用片刻。这样的佳作是一条潺潺不息的溪水,不是澎湃向前,而是清波荡漾,无法抽刀断流。明人张炎说:“隋珠和璧,握之不逾径寸,历代宝之,与宇宙相循环,其谓之何?谓其真也。”真性情的流露,不夸饰也不勉强为之,因此作品精彩。

  求新求变也必须遵守浑然一体的规则,新变是建立在和谐基础之上的,否则,必然像七彩楼台无序拼接,徒然炫目。譬如一副对联,上联篆书,下联草书,新则新矣,无法构成整体。而有人书写一幅中堂,以两支笔各蘸浓淡墨书写,时而篆隶,时而行楷,时而浓黑,时而清淡,看似新鲜实则杂乱,它们失去了整体的有序运动,无法使各个局部一致地达到整体的圆融浑穆,这算是一种很低级的游戏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