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社区卫生服务何时赢得公众美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7:35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车到山前必有路。随着近日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内城市医疗体制改革的路径逐渐明显,一是试点建设平价医院(包括平价病房),解决城市低收入特殊群体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大多数城市居民提供廉价、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说,政府的设计很有策略性,如果平价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运行良好,相信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众看病贵、看病难现象。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老百姓并不陌生,像海口市,目前不少社区都设立了相应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但是,也要看到,社区卫生服务依然面临许多障碍和困难,社区卫生服务的知名度依旧不高,公众的信任度依旧不强,一碰到大病小病,人们还是习惯向大医院跑,使得看病贵、看病难更加水涨船高,而社区卫生服务闲置乃至亏损的困境,难以有根本的改变。

  从长远来说,“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双向转诊的新型医疗体制是对的,即使在发达的西方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社区卫生服务就医在家门口、可以预约上门服务,对老年人、儿童和行动不方便的病人非常适宜,对某些病症也有治疗的优势,比如在英国的社区里,高血压、糖尿病人一年都不到大医院去,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到社区来把治疗处方调整好,病人一年就在社区内接受社区卫生医护人员的全程管理。所以,如果社区卫生服务的观念能为国内广大城镇居民接受,则将大大降低国家的整体投入和个人医疗费用。

  技术力量薄弱,是当前国内社区卫生服务不振的主要症结。社区卫生服务不同于大医院模式。在国外,社区医生叫全科医生,就是要求知识面广,对辖区内的常见病相当了解,并且对大病能做到早发现。国内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一样要走全科医生的道路。据统计,如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广泛开展,全国至少需要全科医生10万人,但我国长期以来奉行的专科医生培养体制,使得目前具备技术职称的全科医生极度缺乏。而在一些城市,政府主管部门非但没有把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当成刻不容缓的大事来抓,相反还把社区卫生机构当作分流下岗人员的渠道,随意安排人员,这当然大大削弱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吸引力和信任度。

  政府“花钱买服务”如何落到实处,将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可以想见,社区卫生服务完全回归到全额拨款体制不太现实,但是,必须保证政府新增医疗卫生投入时,不再像以往一样大部分流入三级甲等医院,而是有充裕的资金投向更具公益性的平价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事实上,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很模糊,既承担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任务,但又很少享受到公益性国有医疗机构的种种福利,比如业务用房,社区卫生服务基本上靠自购或者租赁,负担很重,开门就想怎么挣房租钱。这些后顾之忧不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很难与挣钱养家的私人诊所区别开来。

  也许,只有社区卫生服务达到环境好、人员素质高、医务人员收入适当合理,主动服务,质优价廉的水准,才能赢得老百姓的喜爱和信任,获得乐观的发展前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