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间志愿者行动在古城(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9:43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民间志愿者行动在古城(图)

  志愿者到课堂上为小学生做环境保护教育。(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民间志愿者行动在古城(图)

  志愿者的到来给独居的老人带来了温馨。

  特别提示

  相对于政府有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在西安还活跃着一大批民间志愿者,他们或是素未谋面的网友、或是同一间office的同事,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们相约走进困境中的人群,走进环保公益事业。陪孤独的老人过春节、给儿童村的孩子补课、或是给小学生上一堂环保课,平淡的生活从此变得不同,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做个服务社会的志愿者原本是那么简单和轻松,即使是为付出而来,也可以从中得到许多。

  文/图记者陈颖

  网络背后的慈善面孔

  春节过后,记者在古城热线论坛的“慈善心缘”上看到网友上传的一组照片:一大帮年轻人围坐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身边,其乐融融。据版主介绍,这是他们的网络志愿者在春节期间看望一位孤寡老人的场景。

  网络志愿者也被称为网络义工,他们通过网络结识,自发组织参与一些服务社会的慈善公益活动。2月20日晚,记者随网友“77”去看望照片中的那位孤寡老人孔姥姥。在约定的地点,记者还见到了网友“寂寞”和“516”,他们都是“慈善心缘”的志愿者,都经常去看望孔姥姥。

  去年10月,一位叫“来福”的网友在“慈善心缘”留言,介绍在白鹭湾小区有位89岁的孤寡老人孔秋霞,是她姥姥早年的朋友,多年来独自生活,虽有社区照顾衣食无忧,但生活却凄凉寂寞,“来福”呼吁网络志愿者有时间去陪老人聊聊天。

  当时“慈善心缘”才诞生不久,网友们参与的热情很高,先后组织了多次慈善活动,包括到福利院看望老人,给孤儿写信、给盲童捐旧挂历等。在进行活动的同时,网络上招募的志愿者队伍也越来越壮大,目前已经有300多人注册。

  据说,在版主第一次发出探望孔姥姥的帖子后,谁也没想到,在指定的地点一下子聚集了二十多人。这一帮年轻人拥进孔姥姥的家,平日里空荡荡的房子竟显得有些拥挤。对于孔姥姥来说,这些年轻人的网名太奇特,而且每次来的人也不同,老人干脆统称他们是“互联网朋友”,到现在,这群网络志愿者中已经有上百人次来过孔姥姥的家,他们中有不到20岁的学生、也有即将退休的阿姨,对他们来说,看望孔姥姥既是奉献爱心之举,也是很好的相聚机会。

  这一天,我们进门的时候,孔姥姥刚刚打完吊针,看到“互联网朋友”,她显得很高兴。看得出,孔姥姥的思维很清楚,但行动却很不方便,从厨房到卧室不到一米的距离,她在“516”的搀扶下挪了十多分钟。孔姥姥告诉我们,她自1998年搬进这个小区后,就受到了社区的照顾,每天有专人给她送饭,生病了也由社区出钱帮她医治,自己虽然没有亲友,但晚年却享了社会的福。

  提起“互联网朋友”们,孔姥姥很激动。她说自己患有内风湿,以前最怕摔倒,去年一次她起夜时摔倒在客厅,在地上趴了一夜,直到有人早上来送饭才发现。现在好了,“互联网朋友”给她买来一个门铃装在门口,按钮挂在她脖子上,一旦有事,一摁按纽,邻居们就会赶过来帮忙。

  今年元旦期间,孔姥姥因病住院一周,网友“狗妈”每天到医院照顾她,伺候大小便、擦洗身子、洗脚剪指甲,不嫌脏不怕累,老人感动得不得了。春节期间,没能回广西老家的“77”陪着孔姥姥一起过年。除夕夜,他精心熬了锅皮蛋瘦肉粥给姥姥当年夜饭;7天长假,朋友们都忙着走亲访友,他却一连几天陪着孔姥姥聊天。“77”说,自己的奶奶也有70多岁了,过年陪孔姥姥就像陪远方的奶奶一样。

  “现在要是几天不来看看姥姥,就感觉心里空荡荡的”。网友“寂寞”说,因为他每次都凑巧和一位女网友同时来看姥姥,不料引起姥姥的误解,躺在病床上的姥姥竟不忘当面撮合他们,虽然是场误会,但老人的关心却也让年轻人感到了亲情的温暖。

  做网络志愿者,可以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虽然不了解,却能得到工作环境以外的东西,能够让自己的精神在另一个区域延伸,这是“77”做志愿者一年来最大的感受。他提到自己的一个朋友,以前除了工作就是沉湎于网络游戏,还总叫嚷自己很空虚,后来在他的带动下参加了一些志愿者活动,慢慢的整个人都变得明朗了。还有一些网友,在生活中是很内向的人,不善于言谈,但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也渐渐变得开朗了。

  对于更多登记在册的网络志愿者来说,论坛组织的能够吸引他们的活动太少了,服务的面也太窄了,他们想服务社会的热情并没有得到回应。“我们也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但目前没有畅通的渠道让我们拓展服务的范围,而且网友这种组织的松散型和随意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动的有效开展。”“77”说,当初创办“慈善心缘”有很多人参与,后来也有不少人退出。可即便如此,“慈善心缘”新一年的活动还在继续,“77”说,比起那些只说不做的人,他们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付出,显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让爱流淌在office内外

  在位于高新区的外资企业“英飞凌”科技公司里,年轻的刘凯拥有两个身份,一是公司的工程师,一是公司VIA志愿者委员会的负责人。

  VIA是英语“VolunteerInAction—志愿者在行动”的缩写。这家公司开展了一项名为“学无止境”的助学发展计划,作为公司“企业公民活动”的一部分。公司员工自发组成志愿者团队帮助有需要的孩子继续读书。而公司则提供活动中产生的交通、小礼品等费用。

  刘凯说,作为一名员工,能够利用公司搭建的平台来实现自己服务社会的愿望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从去年10月至今,志愿者委员会在公司募集的慈善基金已达到4万元,其中2万元已经通过省慈善协会捐赠东周儿童村和临潼区的土桥中学。

  去年10月,VIA的志愿者们通过网络了解到民间慈善机构三原东周儿童村的状况,在进行了实地考察之后,他们便把这里确定为发展教育扶持的一个点。很多个周末,志愿者们包车从西安赶到三原,学习、游戏、聊天,陪伴那里的40多个孩子度过一天的时光。截至目前,拥有400多员工的公司先后有100多人次去过儿童村,其中不乏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和外籍员工。

  在志愿者们看来,生活在儿童村的孩子们并不缺衣少穿,也不缺乏关爱,来这里献爱心的人络绎不绝,但真正走进他们心灵深处的人很少,沉默和内向是这里大多数孩子的写照。VIA的志愿者们希望更多的给予这些孩子精神上的抚慰,以培养他们健康开放的内心。

  “每次在去三原的路上,我们都会把孩子的资料分给每个志愿者,让大家熟悉这些孩子的经历,以确定与他们一对一交流的内容。而且我们会尽量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传递给他们一些人生经验和法制观念,帮助他们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多次去过儿童村的志愿者王云鹏说,在去过三四次之后,就明显感受到孩子们对他们的依恋,那些开始躲得远远的大孩子也围过来,向他们请教一些问题。刘凯说:“我们公司80%的员工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很多人都拥有留学的背景,不仅有能力帮助那些高年级的孩子提高学习水平,而且他们的求学经历对于孩子们树立人生目标也会有所启发。”

  周末的志愿者行动把温馨也传递到了工作日的办公室,以前不同部门的员工相互了解不深,自从参与这项活动以后,互相加强了沟通,也促进了工作上的协作。除了精心组织每一次爱心活动,志愿者们还利用工作之余编写了一本小册子,记录了志愿者和儿童村的孩子们交流的点点滴滴,没想到,这本小册子竟然成了办公室里最抢手的读物。志愿者们感慨,VIA的出现,让大家感受到了在工作的日子不仅是在电脑数据和仪器中的默默钻研,还有很多回肠荡气的感动!

  “生活中我们都不免抱怨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可是当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时,就会发现这个社会上原来有很多热心肠的人,他们愿意帮助你、甚至追随你完成一些有助于别人的事情。”志愿者周雪锋讲到,有次他们到蛋糕店订蛋糕,当老板得知蛋糕是他们志愿者送给孤儿的,不仅给了很大的折扣,还积极的要介绍自己的女儿与“品德高尚”的他们认识。周雪锋说:其实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服务他人的良好愿望,只是没有被激发出来,或者是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发挥,而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就是发掘人们内心爱的力量,传递良好的社会风尚。

  生活因你而改变

  在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圈子里,不满30岁的廖瑾是个老资格的志愿者,她曾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最佳志愿者奖,还曾跟随“自然之友”的绿色希望行动到新疆各地做环保讲座,受到梁从诫先生的多次赞赏。志愿者的经历,甚至让她放弃了轻松惬意的白领生活,转行到西安的一家国际NGO(非政府组织)专职做起了“扶危救济”的工作。

  廖瑾中专毕业后就到一家证券公司工作,不到25岁就升入管理层,工作压力不大,生活悠闲,她开始考虑在闲暇时做个“扶危救济”的志愿者,为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提供帮助。偶然的机会,她通过网络搜索看到“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招募志愿者,虽然倡导动物保护的“世界自然基金会”关注的内容与她想要服务的方向并不相同,但她听从了一位热心环保的志愿者的建议:消除贫困要从保护能源开始,便改变志愿,投身环保服务。当时的“世界自然基金会”还没有在西安设立办公室,在得到北京总部的认可后,廖瑾开始联络西安的志愿者们搞一些环保活动。包括到太白山捡垃圾、到洽川观鸟、为西铁二小的学生们讲环保知识等,廖瑾一度还办起了“绿色影院”,在周末为志愿者播放环保影片。但显然这些小小的活动并不能满足志愿者们满怀的抱负,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在参加过一两次活动后又悄无声息的“隐身”到人群之中,曾有500多人注册的志愿者队伍到最后经常参加活动的只有几十人;也有人在网上质疑:“世界自然基金会”就是捡垃圾吗?直到有一次,她的“绿色影院”只来了一名观众,这让廖瑾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

  “有些人把做志愿者当成使命,但更多的人,只把这当成生活的一种调剂,没有一定的组织去指导,松散的民间志愿者并不知道如何拓展志愿服务的范围。”在廖瑾看来,民间志愿者的志愿程度很高,但制度构建的缺席限制了他们开展更多的活动。

  志愿者的经历让她付出了很多,但廖瑾却认为受益最大的是自己。她说,做志愿者最大的好处是生活迅速的发生变化,“原本是上班下班的一维空间,做了志愿者以后,找到了和自己心灵接近的一群人,在工作和家庭之外,有了一群可以交流的朋友,生活变成了二维空间、三维空间,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也随之改变”。

  2004年的夏天,廖瑾作为志愿者代表参加了“自然之友”组织的绿色希望行动,历时一个月,在新疆各地20多所学校做环保讲座,所到之处,都掀起了孩子们参与环保的热情,这使她对于志愿者的价值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对志愿者的精神有了深入的领悟。

  “一个人行有余力的时候,尽量的去帮助别人,就是在做志愿者。”因此,她不再强求每个志愿者都全心全意、都义无返顾,“任何人只要抱着一颗与人为善的心,随时都可以做志愿者,不一定非要加入什么组织,只要是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行动,都是在实践志愿者的精神”。尽管如此,廖瑾却也一直没有放弃组织志愿者的活动,不久前她又在西安联络到一群志愿者,专门帮助一些机构照顾智障儿童。如今,在世界宣明会工作的她主要任务也是招募志愿者为陕西的灾区重建提供志愿服务,同时,她也尝试着在志愿者组织里制定一些制度,为志愿者们记录下服务的时间和内容,作为考核和奖励的依据,她也希望,这些记录,能够帮助志愿者得到社会的肯定。

  廖瑾告诉我们,母亲当年曾为她辞去舒适高薪的工作气得很久不与她说话,但现在母亲却也成了她的志愿者,经常同一些退休的老人到贫困地区进行志愿服务。

  就在此次采访进行中,记者还不断得到一些民间志愿者组织的信息:一家汽车俱乐部形式的志愿者组织“鑫鑫汽车俱乐部”打听到哪里参加义务植树;圈网中国上的快乐同盟图书室征询陕西地区适合接受旧书捐助的山区小学;还有著名的公益旅游组织“多背一公斤”也正在西安一些网站上招募志愿者,准备3月份到陕南山区进行一次捐助活动……

  尽管由于自身管理和组织机构的不尽完善让民间志愿者组织面临着种种发展的困境,但越来越多的此类组织的出现,也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社会尽力,且不图回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西安市有关部门正在筹建志愿者协会,而如何通过有效的引导,更充分的发挥蕴藏在民间的志愿服务资源,增强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力,也是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