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预支政绩:一年欠债十年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10:36 大洋网-广州日报

  辛木

  继挥资数亿元操办首届“姓氏文化节”之后,某国家级贫困县今年10月将举办第二届“姓氏文化节”,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该活动列入为老百姓做的10件“实事”之首(2月28日《中国青年报》)。

  该县的首届“姓氏文化节”举办于2004年。当时为了办好姓氏文化节,该县提出“一年建设,十年还债”的口号,启动多项重点工程,单是改造太昊陵,就投入资金约为1.5亿元,建设姓氏文化节的主广场花费约3000万元。当年全县财政收入仅为1.21亿元,财政支出却高达3亿多元。

  这些年,许多贫困县纷纷患上了“节庆迷狂”症,倾一县之财力或者债台高筑来举办节庆活动。贫困县的这种“节庆迷狂”症是怎样染上的呢?笔者认为,在贫困县“节庆迷狂”的背后,表现出来的是这些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政绩预支”意识。

  应该承认,贫困县在节庆活动中搞的这些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尽管被斥之为“劳民伤财”,但并非毫无意义。它之所以遭到人们的非议,是因为这些工程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严重不同步,与当地的财政承受能力严重脱节,与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相差太远。如果该县的经济状况和百姓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举行这些节庆活动来活跃文化生活,借节庆之机进行一些工程建设来协调经济发展和提升生活质量,这是完全有必要的。但这必须是在若干年之后才能实现的,而且一旦能够顺理成章地进行这些文化建设和工程建设,必将是地方政府为百姓所做的切切实实的“实事”,是上级领导和百姓真正认同的政绩。

  但创造政绩的冲动却令地方政府及其领导不愿通过踏踏实实的努力和循序渐进的工作来实现这些政绩目标,他们迫切希望这一切马上实现,他们要把将来才能创造出来的政绩提前“预支”,于是,“没有困难要上,有困难克服困难也要上”,既然是“政绩预支”了,那取得政绩的代价和成本当然也是需要将来承担的。“一年建设,十年还债”的口号和策略就这样堂而皇之地提了出来。

  “政绩预支”是一种“寅吃卯粮”式的政绩创造,很明显,这是一种自私的政绩创造方式。因为,官员们“预支”的并不是自己创造的政绩,而是将来的继任者创造的,“一年建设”固然需要现任领导们“建设”,“十年还债”却未必需要现任领导持续“还”下去的:我离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就是说,“政绩预支”者只享受政绩创造的美名,却不需要为创造政绩付出代价,这是一种多么绝妙的政绩创造方式啊!

  “政绩预支”的美妙憧憬令该县领导们迫不及待,于是,为了租地种花木,在离收割小麦还有六七天,他们就下令把老百姓的麦子给铲掉了;资金尚未筹措过来,先扣干部的工资再说。“干部群众要舍小家,顾大家”,一切要为眼前的“姓氏文化节”开绿灯。“政绩预支”令领导们的“节庆迷狂”之舞倾情上演。

  这种政绩创造方式显然令当地领导们尝到了甜头,于是,在继前年挥资数亿元的壮举之后,该县领导又雄心勃勃起来:今年的第二届姓氏文化节要办得更为隆重!

  唉,谁知道这次的“政绩预支”“预支”的是多少年之后的政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