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民增收公益事业全靠它 集体企业打通新农村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14:09 红网

  。。。

  点击进入:湖南新农村考察报告

  

农民增收公益事业全靠它集体企业打通新农村路

  (张江村支书杨少云(左一)向采访团介绍村里的变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资金实力是空话”,张江村党支部书记杨少云说,“希望国家把一切都包下来是不现实的,国家的投入毕竟有限,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

  张江村位于湘乡市近郊,村里办了纸箱厂、冻肉厂、饲料厂、建筑公司、运输队等7家集体企业,杨少云所称的村里的资金实力,也主要来源于这些集体企业每年2000多万元产值带来的200-300万元利润。如今,全村1400多农业人口70%的收入来自企业,农业收入只占30%。村里每年都拿出100多万元为农民办公益事业,全村80%的路已铺成水泥路,这里是湘潭市的小康示范村,也是全国的双文明村。

  在张江村村委会,杨少云指着墙上宣传栏里的照片,向我们介绍村里的变迁。我们向他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现在许多地方的集体企业已经不多了,为什么你们还要坚持办集体企业,为什么不让集体企业转制呢?

  杨少云说,办集体企业是有不少难处,但我们小康村的建设要依靠这些企业,它们是村里集体财力的基础。尽管通过各种渠道村里每年可从外部争取到几十万元的投入,但远远满足不了村里建设的需要。如果将集体企业转制,按现在的政策,这些企业上缴的税收分成村里将无法享受,集体的积累也就失去了来源,所以至少现阶段不会考虑转制。至于集体企业能否坚持办下去,这主要就看村干部是否得力了。现在,村集体的固定资产有2000多万元,流动资金800多万元。村里有400多人在企业就业的,全村农民每年从企业得到的收入人平有1000多元。

  在张江村我们了解到,现在村里有人外出做生意挣大钱,但没人会为每月几百千把元工资外出打工,因为在本地就能够得到这样的收入。倒是有不少外地人到张江村来打工,如建筑公司外地民工就有几百人。杨少云说,村里现还有几十家私营企业,我们都尽力为他们提供服务而不收取任何费用,因为他们带来的商机有利于我们搞活经济。

  

农民增收公益事业全靠它集体企业打通新农村路

  (在新村村的陶瓷厂工作的女村民,这里人们每年务工收入已大大超过务农收入)在湘乡市另一端的新村村,全村农业人口将近1600人,只有水田920亩,人多田少。但由于依托22家村办和民办企业,每年7000多万元产值,村民在本村企业工作的就有600来人。去年全村人平可支配收入达到了5150元。让一定比例的农民离土不离乡,从农业转移到其他产业,成为这里致富的一种模式。

稿源:红网 作者: 明健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