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奔的”前车之覆当为后车之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20:00 光明网
陈强

  运营一年多的杭州“奔的”面临“生与死”的考验,由于成本太高,“奔的”亏损很大,有关部门决定在今年年底前取消所有在路上营运的“奔的”。(《人民网》2月25日)

  如果说取消“奔的”是杭州有关部门正视现实的明智之举,取消“奔的”的积极意义还于起到泼冷水的作用,让一些头脑发热的决策者清醒,引以为鉴。

  正如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刘志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奔的’亏损应在意料之中,‘奔的’的退出也是预料中的事情”。既然“奔的”亏损和退出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那么当初“奔的”投入运营的时候,有关决策者就意料不到结局吗?专家学者能够意料到,作为决策者就更能够意料到,即使自己意料不到也应该听信专家的忠告。然而为什么“奔的”还是“高调入场,传为美谈”了呢?决策者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新增的奔驰豪华出租车将进一步提升杭州的城市品位,提高杭州作为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形象”。其实质是决策者为了追求政绩或形象工程而头脑发热作出的错误决策。

  其实,现实生活中为了追求形象工程而头脑发热作出的错误实在不少。大到中航油新加坡炒期巨亏破产,中储棉10亿血本无归,长虹40亿巨债浮出水面,无不与时任企业领导层的错误决策有重大牵连。小到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形象工程”。由于一些城市长官意志严重,不按科学态度搞建设,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仍较为突出。宽马路、大广场、豪华办公楼等,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一个5万人口的城市,却要修能容纳6万人的大广场的笑话。

  特别是在社会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一些地方决策者稍有不慎,或是头脑稍微发热,就会出现决策失误,从而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某地乡镇政府为了让农民都住进统一的楼房,强制农民举债集资建房,当地老百姓为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这就是典型的头脑发热造成的决策错误。正如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表示,建设新农村不能搞形式主义和盲目攀比,一定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追求实效。农民不会满意“拿着镰刀锄头上电梯”的新房。(2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杭州“奔的”的前车之覆,或许能够给一些头脑正在发热、准备大搞形象工程的地方领导泼上一盆冷水,使其头脑清醒过来,从中吸取借鉴,放弃一些不切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的做法,从而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杭州“奔的”的前车之覆的积极意义也就在于此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