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海宁 圈出180平方公里联动杭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0:24 杭州日报

  中部城市产业区重点发展皮革、经编、包装印刷、袜业等产业。西部联杭产业区重点发展家纺、皮革、机电、新材料等产业。东部新兴产业区重点引进和培育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仪器仪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集群。

  对接杭州从有形到无形 ———访海宁市委书记俞志宏

  “海宁与杭州地域相连、经济相融、文化相通、人缘相亲,”海宁市委书记俞志宏开门见山:“早在四年前,我们就全面实施了接轨杭州战略。”

  2002年,《海宁市域西部接轨杭州发展规划》出台,海宁西部180平方公里的临杭经济区建设启动。“我们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在海宁对外综合开发区与杭州下沙接壤区域规划3000亩土地用于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配套建设,开辟了一条跨区域合作开发的新途径。”俞志宏说。

  “与其他环杭州湾县市相比,我们海宁既有共同的特点,但也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和优势。”俞志宏介绍,环杭州湾现代工贸强市、长三角文化旅游名市、杭嘉湖宜居创业新市是海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发展定位。“我们和杭州在空间上是零距离的,下沙区域甚至是负距离的,这是海宁接受杭州大都市辐射最明显的优势,无论是条件、基础,还是前景都非常好。”

  有形的对接正在延伸:以长安中心镇和海宁对外综合开发区、许村家纺产业基地为主体,180平方公里的临杭区块被规划为海宁副中心城市和先进制造业的主要基地之一,康庄大道把杭州下沙、临平和海宁无缝衔接。抓住杭州主城“退二进三”的机遇,一批杭州外迁企业已在海宁对外综合开发区落户,临杭区域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商贸、居住、金融等配套建设正加快进行,综合开发条件成熟,即将全面启动。

  “对接杭州,不是单一的承接杭州外迁企业,而是在双方谋求共同发展的步调中实现功能互补、全面接轨。”俞志宏说,“这既有利于杭州中心城市的转型提升,也有利于推进海宁经济的结构调整。”

  在土地、交通、能源、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有形对接的同时,两地间无形的对接显现出更大的张力:与浙大等在杭大专院校展开科技、教育合作,2004年还成立了浙大海宁研究中心,增强海宁产业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海宁将与杭州在旅游、科技、商贸等诸多领域展开合作。”俞志宏举例说,“依托下沙大学城,可以合作建立实践基地、科研基地;依托下沙、临平的城市资源,可以培育发展海宁的第三产业。”

  从下沙大学城往东,同样宽敞的马路,同样漂亮的景观灯和绿化带,海宁市人大代表、长安镇党委书记顾建国突然回头告诉我们:“刚才已经过了杭州界,咱们现在是在长安了。”

  海宁与杭州,就是在这么不经意间融为一体。海宁“两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以对外综合开发区为核心,许村、长安、周王庙工业功能区为支撑,约180平方公里的西部联杭产业区,将成为海宁未来5年融入杭州的前沿阵地。

  3.6公里马路背后的经济账

  敲门进去的时候,海宁市交通局局长吴关佳正给杭州方面打电话。案头摊着几页备忘录,内容有关余杭区一段城市主干道和海宁对接的用地问题。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吴关佳挂完电话说:“毕竟是跨行政区域的征地,至少也要扯动到杭州和嘉兴双方坐下来开会商量。”

  据了解,余杭区人民路东延至海宁市塘洲公路工程,全长仅3.6公里,其中余杭段1.2公里,海宁境内2.4公里。为了打通和临平主城区的通道,海宁人想修建这条路的想法由来已久,但修这条路,需征用余杭境内约80亩用地。“难度就在这里。”吴关佳说。

  另一方面,杭州建杭浦高速临平互通连接线和320国道翁梅连接线,涉及海宁用地约80亩。“双方一谈,我们和余杭拿80亩换80亩的置换工作就基本敲定了。”吴关佳指了指面前的备忘录说,“征地拆迁工作由属地负责,上半年开工,明年6月通车。”

  “尽管路线不长,但这3.6公里背后的经济账可不小。”海宁市许村镇党委书记王记清告诉记者,许村是中国布艺名镇,可以说是海宁最富的乡镇,也是人口第一大镇。杭州目前到上海,不管是公路还是铁路,许村都是必经之地。全镇仅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181家,亿元以上产值的企业7家,大小企业1万多家,其中家纺企业占93%,已经形成了从原纱线、纺织、印染、后整理到设计研发的完整产业链。去年,全镇总产值141亿元。

  “许村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杭州尤其是余杭临平的三产服务业支持。”王记清说,“许村是一个镇,而余杭是完整的一个区县,城市配套设施相对完善。许村这么多企业,接待客户都放在临平。”光算请客吃饭,以每天200桌计,王记清给出了一个保守数字:“30万!”

  “我们粗略估计过,一年下来,许村企业在临平的消费至少在2个亿。”王记清说,“这还是在直通公路没建,许村到临平需要绕弯路的情况下。”据介绍,许村现在到临平的余杭大厦4.5公里,开车需要10分钟,直通以后时间能省下一半。“5分钟就够了,更关键的是,有了这条直通公路,心理距离更短了。”王记清打了个很有意思的比方:“许村和临平,就像在杭州一条延安路上,一眼望过去就能看到。”

  3.6公里马路的背后,给许村和余杭两地带来的经济意义不限于此。“许村4万多外来务工人员,现在是有车族的企业高层在临平走动,今后企业一般管理人员甚至一线工人都会常走动。”王记清展望今后的许村:“两地间是完全融合了,许村的企业布局会随之发生很大变化,企业总部也会经临平发展到杭州。而杭州的许多都市服务业也会经临平延伸到许村。”王记清介绍,许村企业在当地存款有10亿元,而许村企业更愿意在临平存款,因此这个数字在临平“还远远不止”。杭州一些金融机构甚至在许村还设了点。

  有了融合发展的共识,许村和余杭以及绍兴三地,已经把目标定在更高处:今年联手办家纺博览会,取代广州的家博会。“企业和市场都在我们这里,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去广州呢。”王记清自信地说。

  水和气都用上了杭州的

  2002年,海宁全面实施接轨杭州战略,其最富创新之举就是把靠近下沙大学城的3000亩围垦地,交给了杭州开发使用。

  “这充分表明了海宁接轨杭州的诚意和姿态。”兼任海宁市对外综合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顾建国回忆,“当时还是很有压力的,毕竟有些海宁人没算明白这笔账。”

  三年以后的今天,顾建国已经可以用数字来回应:一张白纸上建设的开发区,落户企业超过100家,其中杭迁企业60多家,至少1万名本地劳动力在这里有了工作。“杭州人熟悉的星星港湾大型居住区,4000多元一平方米,都赶上硖石(海宁市区)了。”顾建国说。

  据了解,海宁对外综合开发区是在原盐仓镇撤销后成立的,主要功能就是承载杭州产业转移,成为杭州产业配套基地。其中20平方公里,是一马平川的围垦地,“政策成本、征地成本、土地成本降下来,企业投资可以轻装上阵。”顾建国介绍,去年,海宁到下沙的省内第一条跨行政区划的公交车开通,杭州自来水公司的管网也已经铺设到开发区西部。今年6月,星星港湾一带就能接进杭州输过来的天然气,还能看上杭州的数字电视。“除此以外,连电话你都可以选择0571的区号。住在这里,你的感觉还是杭州。”顾建国说。

  同城感觉在细节中彰显。下沙一条40米宽的东西大道,海宁人不但把同样宽的道路延伸到境内,还把绿化带、景观灯也设计得一模一样。

  “今年年底,沿江另一条40米宽的大道也将通车。规划中还有4条马路可以连通下沙和开发区。”顾建国介绍,杭州到开发区不用交一分过境费,开发区自己的电厂,日发电能力5万千瓦时,哪怕是用电高峰也基本能保障园区企业用电。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6万吨。“土地价格却只有杭州那边的一半。”顾建国透露,“开发区有进一步扩大的设想,经济总量能做到下沙的1/10是我们的目标。今后5年,我们将争取引进食品包装、机械装备、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行业类型的企业,提升原有的产业。”

  连接杭沪的第二通道

  站在海宁市2010年公路网规划图前,我们发现,一条沿江而下的杭浦高速公路全境穿过海宁。这条杭州人可以直接把车开进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沪杭第二通道,将大大降低杭州到上海的商务成本。吴关佳告诉我们,明年就能建成通车了。而从萧山经杭州湾隧道而北上的另一条通道建成后,海宁人到萧山国际机场半小时就够了。

  再过5年,地理形状狭长的海宁,将是杭州周边境内公路网最密集的县市之一,其交通区位将从一般节点变成重要枢纽,从而成为钱塘江北岸的现代物流中心。

  “十一五”期间,海宁将变成什么样?海宁市发展计划局局长郑进良引用了“十一五”规划中的三句话:环杭州湾现代工贸强市、长三角文化旅游名市、杭嘉湖宜居创业新市。他介绍,海宁一直以工贸见长,形成了皮革、经编和家纺三大优势产业,同时依托产业特色,创办了中国皮革城、中国家纺城等专业市场。海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着力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潮文化、名人文化、灯文化三张名片。海宁发达的民营经济、淳朴善良的民风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也是长三角难得的宜居创业城市。

  翻开海宁“十一五”规划蓝图,郑进良介绍,今后5年,海宁的发展将构筑东、中、西三大产业区。西部依托紧临杭州的区位优势,发展家纺、皮革、机电、新材料等特色产业。中部依托中心城市发展,以海宁经济开发区和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为核心,重点发展皮革、经编、包装印刷、袜业等优势产业。东部依托尖山新区和袁花、黄湾工业功能区,吸纳国际国内先进制造业的转移,重点引进和培育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仪器仪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集群。

  骑自行车去看盐官潮

  吴一平,海宁市旅游局局长,毫不掩饰地向记者提了个要求:“我刚刚在人代会上发言谈起今后面向杭州市场的发展思路,《杭州日报》上帮我登一登吧。”

  把杭州人请到海宁“耍子”,吴一平说有四招:“近的先说,下沙离盐官这么近,我们想联合下沙大学城的学校,组织学生到海宁看天下第一潮。沿着海塘,哪怕骑车也就是一个小时,又悠闲又省钱,你说这主意好不好。”

  “杭州本地人想看潮,又怕出门。我们就推出盐官观潮+皮革城休闲购物的组合线路。”

  “针对杭州的特色群体,比如自驾车一族,我们在尖山新区等旅游度假区,推出露营、烧烤、篝火晚会。杭州的新人一族,我们推出古城墙和潮水为背景的婚庆园,现在最多一天有23对新人来取景拍婚纱照呢。”

  “最厉害的其实还是杭州的旅游集散平台,休博会期间,杭州的外地游客一定成倍增长,我们会抓住这个契机,通过杭州辐射,把海宁打造成长三角旅游线路的一个重要节点。”

  皮革城做起零客生意

  “皮革城今后在长三角地区会向零售方向发展,成为杭州、上海和苏南消费者的购物中心。”海宁皮革城管委会副主任查加林说。“以前,皮革城的经营户不太喜欢做零客生意,随着产业向小批量、个性化方向发展,零售市场占的比重显得越来越大。”

  海宁皮革城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皮革专业市场,已经成为皮革价格信息、市场行情、流行趋势的发布中心,去年成交额达68亿元。新皮革城去年开张后,购物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杭州路”、“上海路”、“北京路”等纵横走道把市场划分得井然有序,品牌店、专卖店林立,展示、购物、餐饮、休闲一揽子全齐备了。配套的商务楼也将在明年投入使用。

  “当初招商的时候,我们就是认品牌,杭州大厦、北京燕莎这样的商场有卖的牌子可以直通车进驻。”查加林说,“不要说5年,杭州家庭现在周末开车来我们这里购物的就已经成为习惯了,最多一天有4800辆小车停在皮革城门口,杭州牌照的就有好多。”

  海宁“十一五”愿景

  海宁东距上海100公里,西离杭州60公里,南濒钱塘江,内陆面积近700平方公里,人口64万。

  “十五”时期,海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主要发展目标提前一年完成,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上升到第19位。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7.23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4%,人均生产总值达33761元。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1.43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4.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89元。

  “十一五”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力争到2010年分别比“十五”期末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经济增长方式有较大转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15%左右;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第三产业比重达到3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到2010年,争取拥有注册商标5000个,省级名牌产品25个、著名商标30个,中国名牌产品7个、驰名商标2个。全市总人口达到100万人左右,城市化水平达6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空间契合第一步 体制对接更大步

  郑勇军浙江工商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教授,浙江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嘉兴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经济研究。

  浙江省正逐步形成三大产业板块,一是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板块;二是以宁波为中心的滨海临港重化产业板块;三是以温州和义乌为中心的外向型轻工产业板块。都市圈经济与三大产业板块互动发展,是未来浙江经济发展的基本空间格局。其中,杭州大都市经济圈的区位条件十分独特,往北是极化效应更强的上海,往东是迅速崛起的宁波都市圈,而且杭州周边县市的县域经济都较强,产业区际分工很明显,是在中国经济发展高地中快速成长的一个都市经济圈。很显然,杭州市区与西部五市县以及嘉兴地区、绍兴地区的部分市县之间的区域一体化,将是大势所趋。因此,位于杭州市区周边的县市在融入杭州都市圈的进程中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命题:行政区划相对独立完整的县域,怎样立足自己的区位和产业特点,最大可能地接受杭州辐射,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抢占先机,在竞合发展中取得双赢目的?

  从海宁“十五”发展历程中可以发现,在接轨杭州方面,海宁已有破题大动作。海宁在长三角经济圈概念提出后不久,就果断地实施了西部临杭区块接轨杭州的战略。殊为难得的是,融入杭州都市圈在许多县市还只是停留在战略意识层面时,海宁已实实在在地走出了第一步:冲破行政壁垒,把3000亩围垦地交给了杭州下沙开发。这3000亩地,就像是杭州与海宁构筑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根楔子。海宁的这一步,是在一些地方仍然不顾现实基础,盲目“崇沪迷外”的环境下迈出的,是“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注脚。

  展望海宁市“十一五”规划,在空间上展开契合动作之后,海宁西部板块接轨杭州必有后续文章。除了紧锣密鼓地在局部区域展开与杭州方面的基础设施硬对接外,土地、能源、通讯服务等价格一体化、服务管理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等软接轨步伐必将加快,杭州和海宁都将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差异化发展中获益。

  (文/杭州日报记者王勇新华社记者潘海平 新华社浙江分社、杭州日报、新华网浙江频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