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衣冠禽兽”溯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3:11 舜网-济南时报

  “衣冠禽兽”现在是一个贬义成语,其字面意思是指穿着衣服戴着帽子的禽兽,今多用来指称品性行为卑劣得如同禽兽一般的人。

  这个成语源于明代的官服制度。在明代,朝廷定职官服使用补子,即以金线或彩丝绣织成禽兽样纹饰图案,缀于官服的前胸和后背部位,以表官阶、明身份、别贵贱。其中,文官的补子上绣飞禽,以示文明;武官的补子上绣走兽,以示威武。据清代张廷玉等人修撰

的《明史》卷六十七《舆服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 。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当时的人们称有这种补子的官服为“禽兽衣冠”,并用“衣冠禽兽”一词来指称朝廷的文武官员。最初“衣冠禽兽”并无贬义,而且恰恰相反,在那时穿“禽兽衣冠”、享荣华富贵是令大多数读书人心神向往和羡慕的事,这一点从清人吾庐孺的《京华慷慨竹枝词》一诗中也可以看出来:“读书入学莫徘徊,可以升官又发财;禽兽衣冠天下遍,人人都向此中来。”

  “衣冠禽兽”一词的贬义用法最早见于明代晚期陈汝元《金莲记·构衅》:“妆成道学规模,飞语伤人……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窃贼)。”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明代晚期的官场日益腐败,文官爱钱,武将怕死,大小官吏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无恶不作,使得老百姓们心中对其感到非常地憎恶,于是,用来代称大小官吏的“衣冠禽兽”一词便渐渐演变成一个贬义词。而在明代之前,人们在喻称行为卑劣、品质极坏的人时一般使用“衣冠枭獍”(“枭”为传说中食母的恶鸟,“獍”是传说中吃父的恶兽)一词,如宋代李昉等人编撰的《太平广记》第二百三十九卷《谄佞一》即有句云:“(苏)楷人才寝陋,兼无德行……河朔士人目苏楷为衣冠枭獍”(引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或许是因为“衣冠禽兽”一词比“衣冠枭獍”一词更通俗易懂、更形象生动的缘故吧,到了清代以后,“衣冠禽兽”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而“衣冠枭獍”则逐渐被人们淡忘不用了。□刘书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