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择校热愈演愈烈上学难问题难解 教育资源不均衡如何“破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4:43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尽管离新学年开学还有半年,不少想为孩子择校的家长已经开始忙碌了。在郑州市正在召开的“两会”上,均衡教育资源再度被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

  ■薄弱学校在角落哭泣

  小周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所小学已经实习两周了。让她有些意外的是,在这

里做实习老师并不轻松。

  由于学校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小周一来学校就担起了全校三年级到六年级所有班级的英语课,每周要教18节课。而在此之前,该校的英语课一直是由一名音乐老师兼任的。

  “这个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又相对偏僻,没有梧桐树就招不来金凤凰啊。”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教办的一名工作人员感叹。

  教育部门人士说,目前在郑州市,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般都是区属学校,多为比较偏远的中小学校和企业移交到地方的学校。

  到过郑州65中(原郑棉四厂中学)的人都知道,校园里有一座楼看起来“很扎眼”:有着奶黄色涂料的是教学楼,另外四分之一红色砖墙的则归原国棉四厂,因此被戏称为“一楼两制”。这座楼的建筑是老式的,学生上课时可以听到对面教室老师的说话声,上课时教室的门窗不得不关闭严实。下课、放学、升旗等学生集体出入的时候,每层楼的楼梯口都有老师看守,防止拥挤发生安全事故。

  令该校校长刘乐民头疼的不仅是这些。“目前条件好的市属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我们18个班级只能轮流使用一个多媒体教室。”刘乐民说。

  民盟郑州市委员会在政协会上提交的一份“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提出,市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是郑州市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重灾区。有些市区学校虽然硬件设施基本达标,但在学生家长眼中形象不佳,声誉较差,生源难以保证。

  ■择校风愈演愈烈

  郑州市纬五路一小是所炙手可热的学校,校长郑明珠考虑的不仅是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有时还得为“应付”各种关系而发愁。目前纬五路一小有47个教学班,在校生3672人,平均每班近80人。“想要到我们学校上学的人太多,要处理各种关系,也有很多家长为此弄虚作假。”

  郑明珠承认,学校之间确实存在差距,基础教育发展不够均衡。

  民盟郑州市委员会调研发现,热点中小学的划片升学范围越来越小,但其班额仍居高不下。有的热点小学班额竟然80多人,有的热点中学班额近百人。这些热点中小学的择校费也居高不下,一些热点小学的择校费2万元,热点中学的择校费最低的也有2.1万元。即便如此,每年要求择校的学生依然爆满,想要入学还要托关系,热点学校的校长们往往躲不胜躲。

  “家长之所以要给孩子择校,说到底是因为教育发展不均衡。”一位教育界人士直言。

  中原区某初中的负责人说:“现在家长中有这样一种观念:家里有钱就能让孩子上名校,没钱或者成绩不好就只能去上普通学校。这首先会制约普通学校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也容易造成负面影响。”

  ■究竟卡在哪里了

  什么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郑州市教育局发展计划法规处处长张书灿分析,最重要的是经济投入不均衡,同为初中,由于市级和区级的财政实力不同,市属学校每生每年的教学经费大约是300元,而区属学校就降到了100元。此外,一些学校由于开办分校等增加了收入,比没有办分校的学校自然又多了一部分投入;加上人们对所谓“名校”的认可,大量择校行为也造成了生源的不均衡。

  民盟郑州市委在报告中建议,应进一步调动县(市)、区政府办义务教育的积极性,消除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将初中移交区政府管理,区属高中移交市管,让同级同类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郑明珠认为,学校之间的差异并不完全是经济投入因素造成的,硬件设施是一方面的,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学校自身加强管理。

  ■新郑市教育“均贫富”的实验

  在郑州参加人代会的新郑市市长吴忠华向记者讲述了新郑市均衡教育发展的做法。

  从2003年中招开始,新郑市对新郑三所高中全部实施平分生源制度,初中毕业生不报志愿,由新郑市教体局按照学生成绩、男女生比例等因素分成若干份,三所学校负责人随机抓阄抽取,抽到的就是当年学校录取的新生。有关部门还对三所高中的教师资源进行了重新分配。

  新郑市还在中招时给各个初中分配名额。教体局根据14个乡镇的学生基数、巩固率、报考普高率等综合情况,为各乡镇分配入读高中指标。即便是以前“剃光头”的、教育条件差的贫困乡镇,其学生也有了上高中的机会。

  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形成了现在的局面:小学段,逐步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初中段,实行免试入学、划片招生,取消重点校、重点班;中招时,“给初中分配名额,为高中均分生源”,择校问题迎刃而解。

  几年来,新郑市三所高中齐头并进,没有明显差距。新郑市的高考成绩并没有因为“均贫富”受到影响,在郑州市郊县(市)中一直领先。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田淑兰对新郑市调研后说,在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上,新郑市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均贫富”教育的是与非

  政协委员雷从芳提出,新郑市教育均衡发展,高中不分名校,逐步减少学生择校,减轻了学生家长负担,建议在全市推广。

  记者采访了几位学生家长,多数表示可以接受这种新的模式。但也有人认为,一所名校在家长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一朝一夕不容易改变,新郑市的中招方式剥夺了学生和家长对高中教育的自由选择权,不尽合理。

  教育界人士表达了不尽相同的意见。郑明珠认为,缩小校际间的差距,政府对薄弱学校倾斜、进行师资的交流办法都是不错的,关键还在学校练好内功。

  郑州二中校长潘山说,只要有考试,就会有竞争,竞争就会有差异,均衡是相对的,而差异是绝对的,只要将这种差异控制到一个合适的‘度’内。均衡教育应该表现在“扬峰填谷”,而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一刀切。

  “郑州目前不可能照搬新郑模式,局部借鉴还是可以的。”张书灿说,各地的教育问题因区域差异具有不同的特点,教育资源要想实现均衡发展,只能是从郑州的实际出发。

  张书灿分析,新郑市的3所高中都是寄宿制学校,而郑州市学校和学生的数量远远超过新郑,市区大部分学生还是走读制,这些不同使得郑州不可能像新郑那样,将学生平均分配到同类学校里。

  ■教育均衡发展是方向

  “郑州市的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已经进行了多年,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从今年起,我们区的学校之间实行三交流:农村和市区学校之间、强校和弱校之间以及校际领导之间要交流,这些都有助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原区教文体局工作人员张帆说。

  郑州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到:“努力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差距,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郑州市教育部门对此理解为: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缓解入学压力,降低热点学校的生源压力;在经费投入上对薄弱学校采取倾斜政策,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制定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校长、教师的轮岗制度,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

  郑州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郑州市还将考虑改革高中阶段的招生制度,让生源逐步均衡。

  “择校度的高低可以衡量教育资源是否实现了均衡。等到择校不再热了,就可以说郑州教育资源实现均衡了。”一位人大代表说。輥輳訛6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