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行政力量能治好学风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7:10 大众网-大众日报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2月27日透露,教育部正在考虑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等专门机构,来促进学风建设的经常化、规范化,通过加大行政力量狠抓高校学风问题。(2月28日《中国青年报》)

  笔者毫不怀疑教育部藉此整治高校学风的良好意愿和决心,但是这种通过增设专门机构,依靠强化“行政力量”来遏止学术腐败的学术治理思路,是否真能起到廓清学风、疗

救学术腐败的作用,又委实让人难以乐观。

  首先,从行政与学术不同的内在行事逻辑来看,这种行政化的学术治理思路,是否能对学术腐败之症产生积极疗效,就很令人怀疑。众所周知,与讲究“上命下从”、“科层等级”,并通过高度组织化力量追求即时兑现、整齐划一的行政秩序逻辑截然不同,学术所以能健康生长发展,需要的是一种建立在主体充分平等、自由秩序生态基础上,富于活力的对话、探讨、创造机制,所谓“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即为此意。把这样两种行为逻辑、秩序格局完全格格不入的东西凑合到一处,希望以前者来治理后者,恐怕难有实效。

  从当前的学术管理现实以及种种学术腐败乱象所产生的根源来看,强化行政式的学术治理路径,更是给人南辕北辙、抱薪救火之感。很明显,目前我们的学术体制,过度行政化正是一大特点,行政力量几乎无孔不入地渗透于学术秩序的方方面面:大到学术团体学术活动的管理,小到学术资格学术成果的评价,行政化无不如影随形,比如我们的大学、学会有行政级别,学术刊物、教授也有行政级别,而学术项目从规划、申请到成果评价,行政力量同样也是一言九鼎的最终决定者、裁判者。

  在这种学术行政化、进而行政利益化的学术秩序生态下,为取悦于权力、博得行政认可,学术行为的非学术化自然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比如,行政化学术评价论量不论质,以“抄袭”“造假”为能事炮制“学术成果”,等等,而当学校、学科的生存发展均要仰仗行政力量所赐予的“级别”、待遇才能安身立命时,以向权力献媚为特点的“学术公关”之类学风问题,又焉能不肆行泛滥?缘此,“通过加大行政力量狠抓高校学风”、“治理学术腐败”,究竟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还是缘木求鱼,显然值得思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