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贫困孩子上好学 "政府埋单"贫困生的阳光雨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8:03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3月1日,全省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杨家庄小学的张思雨很开心,因为我省从今年春季起,将全部免除农村牧区公办学校就读学生的学杂费,很多和她一样的农村孩子再也不用担心交不起学费上不起学了。

  一大早,宁静的校园一下子热闹起来,杨家庄小学开学的各项工作秩序井然。在一年级(2)班的教室门口,班主任将今年收费的项目和标准进行公示。领到国家免费教科书的

张思雨欢欣鼓舞,她告诉记者:“我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对于公示这一举措,很多家长表示:教育收费公开化、透明化,学校“收”得明白,家长们也“给”得放心。

  “两免一补”

  ———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为我们勾勒出这样一幅蓝图: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2010年,全国农村地区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免除学杂费、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制学生生活费”,无疑是给很多农村、牧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进城务工农民工家庭的孩子们带来希望。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各个学校将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宣传卡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在街道、集镇、校门口悬挂宣传横幅、出黑板报。据一些家长反映,有的乡村还用社火等农牧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这一政策。

  城中区的水磨村村民王某告诉记者,他家3个孩子都在上学,每学期开学,他就为孩子们的学费发愁,东凑西借的日子实在不好过。如今,遇上好政策,他再苦都要把3个孩子供到上大学。

  “政府埋单”

  ———贫困生的阳光雨露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从2006年开始,我省全部免除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学生的学杂费,其中,中央承担80%,地方承担20%,这20%省财政通过专项转移资金全部解决,地方财政不再拿钱。第二,就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这部分资金由中央财政来解决。第三,对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贫困学生给予学习、生活补助,以及补助寄宿制学生的生活费和贫困生的助学金。

  据省财政厅行政事业处的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资金管理办法。目前,出台了4个配套文件:《青海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管理办法》《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及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通知》。

  违反政策 严惩不贷

  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青海省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后,州、县财政原安排的中小学预算内经费(含农村税费改革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不得减少,州、县财政应承担的助学金要明确落实。严禁将免学杂费补助资金冲减、抵顶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严禁挤占、挪用、滞留各类教育专项资金或巧立名目乱收费。对违反规定者,一经查出,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另外,从当年起5年内不再安排校舍维修改造、中小学布局调整等省级财政、教育部门安排的其他专项资金。(记者 何箭)

  【热线链接】

  教育收费举报热线铃声不断

  3月1日,本报自开通了教育乱收费举报热线电话以来,很多家长纷纷打来电话,就教育收费的一些相关问题作咨询。记者采访了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负责人,现将问题整理如下:

  问: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应出具什么证明才可免除借读费?

  答:需出具农民工家长户口原籍证明、原籍计划生育证明、原籍乡镇以上外出务工证明、原籍在西宁的暂住证、用工单位劳动合同或流动就业证明、租购房屋的协议证明、暂住地街道办事处的证明。

  问:借读生、“跨地区”是如何界定的?

  答:借读生是指:(1)随亲友或其他原因跨地区居住,无常住户口、并申请在居住地就读的学生;(2)自行选择跨地区、跨学区或跨片区就读的学生。具备上述条件之一者可收取借读费。

  有居住地常住户口、由教育行政部门就近(学生驻地)、划片原则分配就读的学生,不属于借读生,学校不得向其收取借读费。

  跨地区是指跨区县(市、区);跨学区是指跨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就近、划片安排就学的学(片)区就读。

  问:我是南川东路水磨村村民,同村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报名,只收取了10元的作业本费,我的孩子却收取了170.2元。

  南川东路小学校长答复:这170.2元包括学杂费(杂费60元、信息技术费60元)、教科书费40.2元、作业本费10元。这可能是前期的登记工作出现了遗漏,家长只需要携带户口本或村委会出具的贫困证明,孩子就可以享受免除杂费或国家提供的免费教科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