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改革新思维:从“共识”到“共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10:12 南方报业网

  有人说当前的中国社会到处弥漫着悲观的情绪,但我的内心充满着乐观的精神,因为国家正在从封闭社会走向开放社会,每一个中国人都已经而且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选择和自我实现的机会。伴随着这种自由和开放,是信息的自由和开放,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在阳光下的大量阴影--许多人的悲观,是缘于对这种阴影的“初次不适应”,而我的乐观,则是因为它让我们看问题看得更全面。

  从旷日持久的国企管理层收购之争,到自下而上对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的全面反思与质疑,有人认为改革的共识已经破裂。但我认为这正是民主意识在言论领域的体现,不同利益集团逐渐获得了和平的表达渠道,“异议”的存在不是社会的阻滞和倒退,恰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借助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代传媒技术,中国的未来改革,将时时处处表现为思想观念和利益表达的大冲突、大交锋。这是科技文明赐给中国的千年福音和大好机会。

  在”每个人都是作家,每个人都是学者”的互联网时代,可能会有知识精英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可能会有政治精英觉得权威受到了挑战。比如有学者就批判了将利益群体矛盾公开化的做法,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出现了大辩论、大批判形式的讨论。这种讨论实际上历来对改革帮不了忙,反而起了负面的作用。”

  任何时候,改革都不应该成为精英阶层的专利,那种认为改革的话语权只能掌握在少数精英阶层手里的观念和做法必须坚决摒弃。什么叫改革?改什么、不改什么,改革的轻重急缓,都可以讨论;在真理面前、在法律面前、在权利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无权垄断诸如改革、发展这样的概念。改革的起点和目标,恰恰也不是许多人一再强调的所谓“基本共识”,而是要充分尊重知识不同识见、不同利益,实现“非共识”下的和平共处,这样的一种“共生”状态,才是和谐、民主、自由社会的常态与本来面目。这就是我们应该强调的“改革新思维”--从强调“共识”到强调“非共识”下的“共生”。

  (原载3月1日文新传媒,本报有删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