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限已过煤电博弈如何收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10:21 南方日报

  大限已过煤电博弈如何收场?

  60天僵持无进展,专家建议补贴电厂

  煤电企业拉锯战,今天仍未结束。从1月1日的煤炭订货会至今,煤电企业已经僵持了整整60天。

  大多数煤电合同仍未签

  2月28日是国家发改委规定“2月底必须签订煤电供销合同”的最后一天。2月初,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和交通部3部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尚未签订合同的部分重点煤炭、电力企业,必须在2月底前签完;从3月份开始,按协商确定的价格结算,并结清前两月预结算的差额。

  记者昨日从煤炭运销协会了解到的情况是,目前协会方面正在统计签约情况,但目前进展数据仍然说不准。但是据一些内部人士透露,情况并不乐观。大多数电煤合同仍然没有签订,即使是在签好的合同上,最关键的价格一栏也还是空白。

  “价格没谈拢,所有合同都是有量无价。”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办公室有关人士表示,今年是电煤订货从计划走向市场的第一年,电力企业还不适应没有国家计划的日子。但无论如何,计划订货结束了,以后电煤价格应该是多少,要由市场说了算。

  对于煤炭企业的这种强硬态度,电力企业并没有让步。他们认为,合同不能签订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企业要价太高。

  国内五大电力集团中负责煤炭采购的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总经理解居臣表示,“主要是煤炭方面(在价格上)没有让步。”他说,电力企业方面已做了一些让步,例如谈判底线由原先的坚持不涨价改为小幅上调,但双方的要价仍存在一定差距。

  是否再次煤电联动?

  2006年开始,电煤价格完全市场化运行。专家们表示,这将削减电煤市场价和合同价之间存在的约20%差价,煤炭企业因此也纷纷调高今年合同电煤的报价。由于电价无法随意调整,国内五大发电集团一直坚持不同意涨价。

  “在电煤价格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发电成本大幅提高,而电价还没有市场化,发电企业全面亏损的局面依然很可能出现。”中电联秘书长王永干表示,去年实行的第一次煤电联动后并没有完全消化电煤涨价。

  他认为,电煤涨价的“遗留问题”仍然没有彻底卸下发电企业的包袱;再加上铁路运费每吨调高2.9元,煤质下降影响价格每吨上涨8.3元,仅上述三项因素就使煤电联动综合缺口达到26.23元/吨。

  煤电企业僵持的微妙时刻,业界开始传出将会实施第二次煤电联动的消息。一位发改委高层人士透露,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曾对电力企业表示,“在适当时机可以考虑再次“煤电联动”。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日前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请示》,并已上报国务院。在《请示》中提出,要“继续实行煤电价格联动政策”。

  不过,据消息人士透露,关于这一点的内容非常简略,并未提出具体的联动方案,只是称要按照已经制定的‘煤电联动’机制执行,同时强调要防止煤、电借机大幅涨价。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即便是国家发改委递交继续执行“煤电联动”的方案,国务院批不批仍是问题。专家们认为,考虑到电价上涨的连锁反应,政府不会轻易实施第二次“煤电联动”。

  专家建议补贴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迟迟不接受煤炭价格上涨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种上升的成本无法向下游转移。社科院工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陈耀告诉本报记者,由于考虑到一些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政府担心电价的上涨会使得下游企业和居民无法承担,因此,原本的想法是希望电力企业能够自己承担上涨的煤价。

  但是,从现实情况看来,这种想法好像并没有得到电力企业的认可。他建议,可以考虑适当地给予电力企业一些财政补贴,使得电力企业不至于无法承受过高的成本。

  不过,陈耀认为补贴的措施虽然能解决燃煤之急,但不是长久之策。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秘书长王战军认为,从长远看,目前煤炭涨价只是恢复性上涨。煤电难以签单说到底并非价格问题,而是两种经济体制的碰撞。煤炭企业已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游了十多年,而电力企业却有些“不习水性”。

  对于电力企业“不习水性”的说法,陈耀的观点是,应该理解为“两种体制的不对等”,煤电企业现在并没有真正联动,终端市场上的电价仍然是在政府控制之下。这种体制就决定了煤电双方之间的价格博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行业所能容纳和消化的程度。

  其实,最关键的仍然是煤电企业的体制改革。“如果煤电企业成为一家,这个问题在他们内部就可以解决。”陈耀向记者表示,煤炭企业可以与电力企业合营、或形成战略性联盟,通过煤电资本的相互持股、参股或者控股,利用不同资本的融合、兼并、重组,实现混合经营。

  本报驻京记者吕天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