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两会”:百姓关注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10:45 红网-三湘都市报

  “十一五”规划:国计紧扣民生

  自党中央提出“十一五”规划建议以来,对未来5年的展望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老百姓盼望国计民生指标进一步细化。

  〔背景〕研读规划建议,可以看出即将提交“两会”审查和讨论的“十一五”规划

草案,会提出一系列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的具体措施。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已有相应动作。如交通部透露,“十一五”期末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在安全指标上力争达到水路客运亿人公里死亡人数、货运100亿吨公里死亡人数降至1人以下。

  〔观点〕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周志忍:国家发展规划目标和措施的具体化,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便于群众监督,从而提高政府绩效。

  建设新农村:让9亿农民得实惠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至今,“新农村”已经成为热门词汇。

  〔背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和中央一号文件,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措施和方向更加明确。“两会”将把党的主张和全国人民的心愿变成国家意志。代表委员将紧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言献策。

  〔观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张征:从舆论生成和强化的角度看,“新农村”一词的高出现率,发出强烈信号:“三农”问题愈加为社会重视。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新农村建设搞得好不好,要看农民能否得实惠。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还要在“多予少取放活”上下功夫。

  创新型国家:为发展插上翅膀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令,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社会公平:消除不和谐音

  贫富悬殊滋生仇富心态、户籍制度导致城乡鸿沟、行业垄断造成特殊群体……种种不公现象,使要求社会公平的呼声愈强。

  〔背景〕由于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加剧了不和谐因素。

  〔观点〕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刘勇: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相信代表委员将会进一步围绕深化改革,就减少不合理的制度性因素所造成的收入差距,以法律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再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

  百姓难题:搬开“三座大山”

  看病贵、上学难、房价高,被网民们称为压在老百姓头上的新“三座大山”。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环保、安全等民生话题历来都是“两会”焦点,在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上,同样如此。

  〔背景〕开办平价医院和药房、严禁教育乱收费、采取措施抑制房价……去年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一些新政策,着力解决百姓难题,有关部门还严厉查处了在群众中引起恶劣影响的违规事件。这虽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希望,但仍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观点〕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贵州省委主委陈汉彬:医疗住房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起码保障,教育更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对教育乱收费等难题仅仅治标还不够,必须要从体制和机制改革上动大手术。

  反腐倡廉:要打出“组合拳”

  对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加大反腐败惩处力度,人民群众普遍给予肯定。但由于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反腐败斗争错综复杂,形势依然严峻。根据新华网和人民网的调查显示,网民对今年“两会”上反腐败话题关注程度,同往年一样位居前列。

  〔背景〕在刚刚召开的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今年要重点抓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继续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政府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努力取得廉政建设的新成效。

  〔观点〕新华网发展论坛网民:要从教育、制度、监督三方面构建起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希望代表委员们根据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更多地从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围绕如何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监督力度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反对“台独”: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不久前,近10万读者投票评选2005年全国人大十大新闻,“反分裂国家法高票通过”高居榜首。

  反分裂国家法充分体现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表明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据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