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真正限薪还难说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11: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
本报记者 白志标 等了几个月,新赛季的乒超联赛自由球员交流办法终于问世了。如同它的“难产”一样,这个被中国乒协认为是乒超联赛“有史以来最大的变化”一“出生”,就让人引发了无数的遐想。 与以往的球员流动相比,新赛季的自由球员流动在操作方式上确实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在以往的球员流动中存在俱乐部与球员的“暗箱操作”,中国乒协对球员的限薪要求变得形同虚设。因此,这才有了球员“拍卖法”的出台,由俱乐部根据各自能力和需要,对“拍卖品”现场出价。 在这个办法中,不论王励勤、马琳还是孔令辉、阎森,底价都是30万元,中国乒协总算是对一直存在非议的球员租借门槛有所提高。同时,中国乒协再次对流动球员的薪金作了限制,薪金不仅不能超过税前100万元,而且与球员租借费用直接挂钩。“在这种公开的场合下,俱乐部花费的租借费将不再是秘密。”中国乒协的一位官员说。 但这个办法能管用吗,尤其是限薪对那些大牌球星有效吗?如果俱乐部私下协商好,以低价各取所需,然后为了成绩再与球员另行“续约”,中国乒协的这个“拍卖法”不是毫无作用了吗?那样受损的反而是那些培养了球星们的原属俱乐部。对于这样的假设,在新赛季自由球员交流办法的通气会上,中国乒协的官员们只能敷衍地说:“这样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再说任何制度都不可能避免有漏洞。”如此看来,这个新办法能否真正限薪,还真的很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