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议案数骤降93%的有形与无形“门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11:15 国际在线

  作者:周彪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十届四次人大会议所收代表议案仅18件,较去年骤降93%。落差如此之巨,所为何来?原来是代表们提交议案的“门槛”提高了,因为最新出台的《人大代表议案处理办法》规定:“代表议案应当有案由、案据和方案”,如涉及制定法规条例的,最好附上相关草案文本。

  一个门槛儿就挡住了93%可能产生的议案,是喜是忧,真让人有种说不清楚的感觉。从议案求精的角度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如果代表们所提交的是一些无关大局,甚至不痛不痒、鸡毛蒜皮的议案,那么议案少一些精一些,不仅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还有利于减轻公共财政负担,更是对纳税人负责的一种不可多得的善举。若从人大代表肩负反映民声传达民意的职责和使命来说,只要事关民生民意,哪怕最细小最琐碎也应当极力“陈情”,全力“鼓与呼”,不能因为“门槛”提高,就望而却步。幸好还有“建议”一途可供选择,才不至于让代表们望“门”兴叹,失语而归。

  一个新规定对与会代表产生如此巨大的束缚,让人有点不可思议。细读有关报道,这大大提高的“门槛”也并非高不可攀———“代表议案应当有案由、案据和方案”,不是什么艰难复杂的要求。可这并不复杂的要求,竟然挡住了93%的议案诞生,不能不让人对时下某些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和议政水平产生忧虑。按照当下人大代表产生的途径和方式看,他们要么是某一行业的领头羊,要么是某一领域的精英代表,其中不乏专家、学者,更有权威数据显示,代表中的各级党政官员所占比例达三分之二。从理论上说,这些人参政议政的素质应该很强,撰写一个书面议案应当是小菜一碟。为何临会之时大多数代表舍难就易,不交议案交“建议”呢?

  窃以为在一个有形的“门槛”背后,还隐藏着不少无形的“门槛”。

  其一是某些人仅仅将代表一职视为荣誉而非职责,把一年一度的代表大会当作一种“例会”,甚至将它作为一种出头露面的机会而已。至于议案有或无,无关紧要;其二是某些代表身兼数职,无暇调研,也无心调研,缺少第一手材料,当然就不可能写出有见地有分量的议案;其三是有些“长”字代表平时的讲话、报告都是由秘书或助手代劳,议案要求变动,无人捉刀,只好“议案”变“建议”了;其四是有些代表的文化程度和议政能力的确一般,凑凑热闹犹可,真要提出有见地的议案困难,只能“敬谢不敏”了。笔者曾有幸拜读过一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集,其中确有一些议案提案有见地有水平,但也有一些代表的议案,不仅形式之陋就让人不敢恭维,成堆的错别字和连篇的病句更让人大跌眼镜。

  人大代表是党和政府与广大民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既为桥梁和纽带,通达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桥梁自身都患上了“肠梗阻”,民声民意又如何能得到充分的反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