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潮南区西沟村以建市场脱贫走出独特的发展道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11:50 大华网

  一个原本贫穷的乡村,却能以“市”养“市”,在十年间累计投入近千万元,把一个小小的农村集市,发展成为目前全市最大的农副产品零售市场和实行食品准入的农村样板市场。潮南区峡山镇西沟村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自己可持续发展的脱贫和致富之路。

  600摊位规模居汕头之最

  每天清早6时许,位于国道324线峡山路段南边的潮南区西沟市场总是人头攒动,数十、上百辆小货车、摩托车、自行车等各类车辆载着肉菜进进出出,数千肉菜贩、买菜的村民凑在一起,场面甚为热闹,交易十分活跃。

  西沟市场占地19亩,现有固定摊位(含铺间)近300个,加上接近相同数量的机动摊位,全场摊位已近600个。市场分成肉、菜和干果日杂三片,比全市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任何农产品零售市场都大。目前该市场日交易肉猪100多头、蔬菜超5万公斤。

  去年该市场被确定为全市农村市场食品准入试点单位之后,潮南区工商局大力帮助该市场实施规范化管理,市场的所有者———峡山西沟村也自去年以来投资108万元对场内摊位进行改造,增加了公示栏、制度栏、宣传栏、检测室和电子闭路监控等设施,目前市场各项设施已经比较完备。去年12月,全市农村市场食品准入工作现场会就在这里召开,将其作为样板向全市推介。

  建设集市一举多得

  看到一个规模这么大、交易又这么活跃、管理又逐步规范化的市场,很多人都会想到这肯定是哪一位商界能手精心经营出来的。其实不然,它是由西沟村的干部“无心插柳”搞出来的。

  西沟村虽然傍着峡山这个远近闻名的经济大镇,但在1996年,仍只是一个主要靠农业生存的穷乡村。当时的峡山正处在工业大发展的时期,西沟村邻近的不少乡村因卖土地给人建厂房,很快过上宽裕的日子,西沟村的村干部却有自己的盘算:把每人仅有的几分土地卖给人家建厂房,短期内是可以过上比较宽松的日子,但这些钱花完了怎么办?

  峡山因工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肉菜的需求量增大,周围却没有一个象样的市场。西沟村的干部这时考虑到,自己的村子正在国道边上,如果搞个小集市,既方便自己的村民上市,又可减轻占路为市的压力,何乐而不为?这个想法经过一番探讨之后终于付诸实施。他们拼拼凑凑,在1996年底硬搭成了1000多平方米的简易农村集市。

  以场养场10年投入近千万元

  集市是搭起来了,但作为一个小市场,经营起来实在艰难。说起创办市场时的经历,村干部老林体会最深:“都是要主动去请人家来的,那时不只是进场不收费,对那些大的经营户,过年我们还得上门给他们拜年。”起步虽然艰难,但村干部经营市场的苦心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市场搭起来后,人气一天天旺起来,不但原来的经营户被巩固下来,还引来邻村邻镇甚至来自外省的经营者源源不断地加入。目前市场的几百个经营者中,外村镇的已占到六七成,还有一成是外省人。经营者生意好了,也开始向西沟村交租金,西沟村则把收入的租金除去管理人员工资、卫生等日常费用后,全部用于市场的扩大和经营环境的改善。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用从市场收入的钱“反哺”市场,10年间累计投入已达985万元,市场也由原来的占地一两亩增加到占地19亩,成为潮南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贸中心。市场的营业收入也已增加到一年100多万元。

  收入的钱,除去人员工资和市场的日常费用,尚有几十万元的盈余,村集体从此结束借钱度日的日子;市场的日常管理、经营摊档做生意和保安等工作,也解决了村里100多个闲散劳力的出路;集体有钱了,把村道也修成水泥路,改善村里的生活环境。不过,村干部在区工商局的指点下已把目光放得更远,他们希望多用些钱把市场改造得更好,今年将重点改造“三鸟”和肉类摊档,将其与汕头中心城区的样板市场看齐。本报记者李冠杰

  (责任编辑:李群、黄幼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