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女儿为什么拒绝三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14:41 南方周末

  □黄波

  央视播出新制作的大型动画片《三毛流浪记》。美工、音像等各种技术都好极了,连片前片尾的两首歌都那么娓娓动听,我很喜欢,每天都要拉着7岁的女儿同看。

  过去的《三毛流浪记》连环画和动画片我当然都是看过的,虽然那时的制作粗糙多

了,但它无疑对我和我前面的几代人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这次再看仿佛是旧梦重温,每当它的一些经典情节要出现时,我就会对女儿进行准确的“预报”;当三毛在大上海尝遍人间冷暖,甚至要用一张报纸遮挡冬夜的寒风时,我就会对嚼着口香糖的女儿说:与三毛相比,你觉得多了什么,又少了什么?妻子在一起怀着期待的目光等着女儿的回答,虽然这答案本来是现成的:与那个时代的三毛相比,女儿所多的,当然是温暖和幸福,所少的,也许是三毛的那份侠义心肠和面对生活的那种韧劲儿……可是女儿兀自嚼着口香糖,一言不发。

  再以后,女儿再也不和我们一起看三毛了。

  7岁的女儿为什么拒绝三毛?是故事不够曲折精彩,动画制作草率?女儿摇头。是三毛受苦的画面超过了一颗童心的承受力?还是摇头。我继续小心翼翼地问:是爸爸喜欢拿三毛和你比的原因吗?女儿不作声了。看来,问题的症结已经找到了。

  很好看的画面,很好玩的故事,很有趣的三毛,女儿本来没有拒绝的理由,但当那个可爱的三毛成为我们敲打她的一根棍子时,她为什么要喜欢呢?

  我不知道张乐平老先生对自己塑造的这个人物有着怎样的理解,但我总觉得,他在驱策着这个小人儿漫游人间时,最多的应该是童心和爱心,而不是一颗愤世之心。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考察,一个画家,如果没有一颗博大而宽厚的爱心,是很难从他笔下诞生出像三毛这样有几分滑稽有几分侠义有几分天真的儿童典型来的。也许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三毛这个符号自然而然具有了一种批判的色彩,但我想无论如何,一个有爱心的作者,所希冀于自己的小读者的,仍然是快乐,而不是莫名的沉重,和与年龄不相称的忧愤。

  三毛流浪于灯红酒绿的大上海,亲历罪恶和冷酷,也体验过人间真爱。这其实不过是一个社会之常态,像三毛这样被碾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对这种常态的认识和抗力往往出人意料,所以三毛才是一个很少悲戚独多滑稽的喜剧典型。新《三毛流浪记》的主题歌中有一句唱得甚好:受苦受难只当玩和闹。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如果《三毛流浪记》的调子总是那么黯淡,那个小人儿总是那么凄凄惨惨,“三毛”恐怕早就不是中国几代儿童的最爱了。这问题一点都不深奥,只关乎儿童心理。

  我决心让女儿身心轻松地去看三毛,这意味着她不必再去经受三毛这根棍子的敲打,意味着三毛真正成为她童年的一部分,意味着他们可以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真切地哭一回,笑一回,闹一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