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议案数骤降93%的无形“门槛”知多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0:06 红网

  据《中国青年报》日前报道,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十届四次人大会议所收代表议案仅18件,较去年骤降93%。落差如此之巨,所为何来?原来是代表们提交议案的“门槛”提高了,因为最新出台的《人大代表议案处理办法》规定“代表议案应当有案由、案据和方案”,如涉及制定法规条例的,最好附上相关草案文本。

  一个门槛儿就挡住了90%以上可能产生的议案,喜耶?忧耶?真让人有种说不清楚的

感受。从议案求精的角度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如果代表们所提交的是一些无关大局,甚至不痛不痒的鸡毛蒜皮的议案,那么议案少一些精一些,不仅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还有利于减轻公共财政负担,更是对纳税人负责的一种不可多得的善举。若从人大代表肩负反映民声传达民意的职责和使命来说,只要是事关民生民意的事,哪怕最细小最琐碎也应当极力“陈情”,全力“鼓与呼”,不能因为“门槛”提高,就望而止步。幸好还有“建议”一途可供选择,才不至于让代表们望“门”兴叹,“失语”而归。

  一个新规定对与会代表产生如此巨大的“束缚”,让人有点不可思议。细读有关报道,这“大大提高”的“门槛”也并非高不可攀——“代表议案应当有案由、案据和方案”,实在和稍微复杂一点的报告和请示难不到哪里去,与大型活动的策划方案相比可能要算小儿科了,可这并不复杂的事情竟然挡住了93%的“议案”诞生,不能不让人对时下某些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和议政水平产生忧虑。按照当下人大代表产生的途径和方式看,他们要么是某一行业的领头羊,要么是某一领域的精英代表,其中不乏专家、学者,更有权威数据显示其中各级党政官员所占比例达三分之二。从理论上说,这些人参政议政素质当不一般,撰写一个书面提案也应是小菜一碟。为何临会之时大多数代表舍难就易,不交议案交“建议”呢?

  窃以为在一个“有形”的“门槛”背后还隐藏着不少无形的“门槛”。

  其一是某些人仅仅将代表一职视为荣誉而非职责,把一年一度的代表大会当作一种“例会”甚至将它作为一种“出头露面”的机会而已,至于议案有或无,无关紧要;其二是某些代表身兼数职,无暇调研,也无心调研,缺少第一手材料,当然就不可能写出有见地有份量的提案;其三是有些长字代表平时的讲话、报告都是由秘书或助手代劳,临会时提案要求稍变,无人捉刀,只好“提案”变“建议”了;其四是有些代表的文化程度和议政能力的确一般,凑凑热闹犹可,脑能思,口能言,手能写……则只能“敬谢不敏”了。

  人大代表是党和政府与广大民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既为桥梁和纽带,“通达”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桥梁”自身都患上了“肠梗阻”,民声民意又如何能得到充分地反映?不客气地说,这样的代表是失职的不合格的,是应当被淘汰的。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我国政治文明的不断推进,对人大代表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参政议政的“门槛”也会越来越多,得过且过、名不副实、临阵磨枪者总有一天会在有形和无形的“门槛”前无所遁形。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实实在在、情系民生的人大代表——像行程千里,跨省调研,形成了近万字调研报告的全国人大任代表任玉奇(《长沙晚报》2月27日)就是一个鲜活的榜样。

稿源:红网 作者:周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