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雷锋也爱赶时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0:17 红网

  3月到了,一个名字——雷锋,又热了起来。据《新民晚报》报道,3月5日,一本雷锋传记《雷锋1940-1962》将由三联书店推出。与以往介绍雷锋的图书不同,传记作者师永刚的这本新书以300多张首次公开的雷锋照片,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雷锋形象:助人为乐但又追求时尚,爱岗敬业也热爱青春。

  《新民晚报》在刊登这条新闻时,特意选发了书中的几张照片。一张是,雷锋当夜

校兼职语文老师时拍的,背景是小桥流水,脖子上围着时尚的围巾,脚穿黑皮鞋,脸上充满稚气,非常浪漫。还有一张是,1958年11月,雷锋去新单位鞍钢报到前经过北京,向一骑摩托车的青年借摩托车拍照,青春时尚,脸上写满笑意。“在当时来说,雷锋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时尚青年”,师永刚说,因为当时最为时尚和热闹的职业,雷锋都做过了。雷锋那时穿皮夹克戴手表,绝对是时尚消费;那时开手扶拖拉机手,几乎可以和现在开宝马相比。雷锋经历过的生活正是那个时期的主流生活,就像今天的年轻人喜欢名牌、爱好上网一样。

  雷锋也有过缺点和过失,有时候还喜欢向别人炫耀一下他的军功章;不仅如此,他也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有过朦胧的爱情和青春,甚至还写过情意缠绵的爱情诗:如果我是那寸土地,你是否会掬一滴水来滋润我?如果我是那份黑暗,你是否会开一缕光来照亮我?虽然当年20来岁的雷锋并没有真正恋爱过,但他有过最敬慕的、最爱慕的、最密切的三个“女朋友”。

  形象高大,人格高尚,完美无缺,这是我们给许多“英雄人物”的基本定位,似乎“英雄人物”一有缺点,一有不足,一活得像个普通人,就失去了榜样的价值,就没有了学习的意义。于是,在经过精心的“裁剪”和“修饰”后,一个个完美无缺、高耸入云的形象产生了,不再是与普通人平等交流,而是担负起了道德说教的功用,人们也只能“学”,而不能“做”了。

  古人云:人皆可以为尧舜。既说明了尧舜的伟大,也说明了尧舜并不是高不可攀,而是人人可学、可做的。雷锋作为一种精神价值的载体,由于观念灌输的需要,在宣传时有意的掩饰、隐蔽和表达生硬,给人全然不食人间烟火,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雷锋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被平面化、概念化了,也就让有些人觉得不那么可信、可学了。

  像雷锋一样,有些人确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但任何人,只要我们承认他是人,就不可能十全十美,就免不了有七情六欲。一个人,可供别人学习的,只能是某一方面,也往往只适合特定的人群。用“十全十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去塑造“英雄人物”,不仅有违客观现实,更是对“英雄人物”本身价值的一种消减。这种“思维定势”,在价值日趋多元、个性日渐张扬的时代,是该变变了。雷锋按一个年轻人应有的方式,走过了他的青春岁月,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可学的“正面”——乐于助人,还留给我们可近、可亲的“侧面”——爱赶时髦。在“学雷锋日”到来之前,还原一个真实、立体及丰满的雷锋,让人看到真实生活中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雷锋,确实意味深长。

稿源:红网 作者:易其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