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张中行:“五四”遗产中的另一抹颜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2:02 东方早报

  文 柴子文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单雪菱

  3月2日,张中行老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

  张中行的作品未曾细读过,印象不特别深。倒是以前报纸上的一篇相关访谈,让我感到兴味:

  问:您现在想得最多的是什么?

  答:整天躺在床上,半睡半醒地什么也不想,只能说是还活着。我是一个平民百姓,小民何求,就是活着。活着不易。

  问:您怕死吗?您怎么看待生死的?

  答:怕死。至于说我自己怎么看待生死,我想怎么看都没有用,只能任其自然,生就生了,到了相当的时候死就死了,完全任其自然。我不能决定。

  问:过分恋生会不会成为贪生,过分避死会不会成为怕死。一个人贪生怕死,他会不会说假话?

  答:如果只有说假话才能活,我就说假话。但这有个限度,要有一个原则,“文革”中你让我说假话,批斗之后还给饭吃,那种假话谁都说过。只要良心不亏,要想办法活着。

  问:这是不是一种软弱呢?

  答:这不是什么软弱,作为小民来讲,要能活,并能活得好一些。只有小民活好了,这个社会也就安定了。

  “小民何求,就是活着,活着不易”,带点独行长河的沧桑,带点咸咸的泪湿的苦味,有一抹屋瓦的青灰色。有人说他到底是“五四的遗孤”,但他却没有那个年代狂飙的激情,有的是隐遁,是“顺生”。

  他被誉为“未名四老”,但他独钟的不是未名的北大,是红楼的北大。那才是真北大。周作人说北大有两个传统:一是读书不忘救国的,二是为学术而学术。前者要改造社会,后者则是在精神的景观中探寻思想的资源。张中行以为当下的中国,缺少的是后者,它可以矫正主流思潮的错误,不断提供精神的各种可能性。顺生也好,“如果只有说假话才能活,我就说假话”也罢,并不是苟且的偷懒与懦弱。

  他在“文革”中说过的假话中,不知道说杨沫“直爽,热情,有济世救民的理想,并且有求其实现的魄力”算不算。《青春之歌》中丑陋的余永泽,据说是那时人人皆知的坏蛋,杨沫是以他为原型的,并且泄漏了这一点。“文革”期间,有人找到张中行希望他揭露杨沫的“罪行”,他在揭发材料上写上了上述评价。两人曾是大学时候的情侣。他没有亏欠她什么,包括在只有说假话才能活着的年代。

  搜索了张老在《南方周末》发表的文字,都很简短,却无不露出睿智,留出遐思的空间。

  看看这一则:

  陶渊明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大将军是桓温,长史是他的外祖孟嘉,文中记出游,桓温对孟嘉说:“人不可无势,我乃能驾驭卿。”这位桓大司马就是经金城见柳树长得快,慨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那一位。“人何以堪”是情语,能感人。“人不可无势”是世故语,能与人以教训。什么教训呢?人各有见会带来各取所需。只说我的所需,是反桓温之所信奉,成为“人不可有势”。要说说理由,盖如桓温所想,所谓有势是他说了算,所谓能驾驭是他之下的人必须俯首听命,这情况轻说是会引来不愉快,重说是会引来祸害。

  姑且算作一得之愚吧,像是也可以古为今用。是几天前看到一篇文章,一位我敬重的老先生说了他在“文革”中被批斗、抄家,住牛棚、刷厕所之后,提出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文革”的荒唐事。他说他不能回答。我想不是不能也,而是一言难尽也。其实请桓大司马来帮忙,也未尝不可以一言尽之,这就是,人分两方,一方有势,另一方就不得不受驾驭。有势,更多说了算,就必致有胡思乱想之权,而这样一来,求不乱则不可得矣。治本清源之道是什么呢?显然就是人都没有说了算的势。或曰,若然,群体的事业将怎么运行呢?答曰,很简单,不过是大家喊的民主和(民定的)法治而已。(《人不可“有”势》,见1998年7月17日《南方周末》)

  这样简洁,从常理来、入深里去的文章,让他在七十多岁时成了畅销书作家。而此前,只是默默编辑中学语文教材,在出版社当编审混口饭吃,拿着少而又少仅够糊口的工资。

  我觉得,相较于提倡说真话的巴金,张中行是“五四”遗产中的另一抹颜色,后人再说起他,会想起他的“只要良心不亏,要想办法活着”。比起亡羊补牢、比起飞蛾扑火,这难道不是更真实,更磨砺人性?痛苦但是坚持良心地活下去,不是比痛快地死掉,更需要勇气吗?

  为真理而活,为活而活是人生的两种态度。前者曾经让人以为“六亿人民皆尧舜”;后者仿佛是要告诉我们,最得意的景观在于完善和完成自己。当下中国已经走出了人改造人的年代,而后者的道路———一个人人可以尽情尽能的社会,却还刚刚开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