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建设新农村巨额资金从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4:20 大江网-江西日报

  

建设新农村巨额资金从哪来
赣县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本报记者海波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世纪工程,也是需要巨大的投资来推动、构建和保障的社会系统工程。

  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一定标准满足农村道路、安全用水、沼气、用电、通信、广播

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这需要很大的投入。据有关部门调查测算,除去已建成的项目,我省在新农村建设中大致需要投入555亿元到1600亿元,平均每个行政村需要320万元到920万元,平均每个村民小组需要28万元到80万元(含农民投工投劳折算、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当地企业贡献和财政奖励扶持等)。

  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巨额投资从哪里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政府引导:做大财政蛋糕,合理分配财力,科学配置资源,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我们知道,受农村传统习俗的影响,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接受必须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来实现。但政府的引导作用在哪些方面体现呢?省财政决策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纪发的观点是:在投入中,各级政府要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千方百计落实一定的启动资金和补助资金,建设好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有效激活农民的自愿投入。

  让公共财政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是政府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引导作用的着力点。萍乡市委常委、市委农工部部长彭艳平坦言:“只有发展壮大乡镇财政,才能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引导作用奠定基础。”这几年,该市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度发展、积蓄成势”的思路,加快乡镇(街)经济发展。去年,全市54个乡镇(街)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87.7万元,全市各乡镇从本级财政中用于支农和公共事业的资金,平均占到了财政总支出的15%。

  做大财政蛋糕,提高新农村建设的保障能力。萍乡市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进程,尽快将各级政府的财政基础打实,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

  省社科院的一位专家说,在现阶段,如何合理分配财力,科学配置资源,整合各方面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大课题。当前,我省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因此,各级政府在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的前提下,重点是要改变大包大揽、行政计划运作的习惯作法,积极探索“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新型财政资金运作模式,把资金直接用到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上。同时,各有关部门下达的支农资金要在县里整合起来,集中用到新农村建设上,才能以此来引导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建设家园。

  农民是主体:尊重农民意愿,采取政策激励、以奖代补的办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农民自主建设美好家园

  宏观决策部门的同志说,解决新农村建设投入,农民是主体,要做到政府引导而不代替,资助而不包办,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做到以群众投入为主,政府适当补助为辅。赣州市委农工部的同志介绍说,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赣州市采取政府出资建设农村基础和公共设施,农民自主建设房屋的政策,并将新农村建设“试点”改为“农民自己申报”,从而使农民明白了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政策,积极性极大地释放出来了,全市已建起新农村示范点2500多个。

  赣州的经验,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建设新农村,广大农民群众既是直接的受益者,也是建设的主力军。只有尊重农民意愿,调动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参与热情,才是成功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前提。在这方面,韩国政府“新农村运动”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该国将“运动”的重点放在“精神启发”上,始终将“勤勉、自助、合作”作为民族精神加以推广,使“新农村运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一定要以农民自愿为前提。目前,这一共识正在形成。兴国县对申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规定,有80%以上的群众集体签名申报,群众筹措资金达70%以上的村先搞,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县里规定,对达到年度考核目标的村,按规模大小分别给予5万元至15万元不等的奖励补助,全县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面貌明显改观。

  还应该强调的是,各级政府在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投劳投工中,切不可搞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这样才能把新农村建设办成给农民带来实惠、受农民普遍拥护的“民心工程”。

  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关键,政府是引导,农民是主体。可以说,只要我们循着这一思路真抓实干,就能扎实推进赣鄱大地的新农村建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