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叫响“文化遗产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5:02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据报载,从今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国务院日前发出通知表示,当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设立“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保护,好比传递奥运火炬,需要一代代人将这个“接力棒”握好,完整无缺地交付后代手中。就我国过去的情况看,汗颜甚于欣慰。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交接“文

化遗产接力棒”之时,往往是“雁过拔毛”,导致遗产“缩水”。如何让人们世世代代从中受益,把历史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下去,成为历代政府和人民共同的责任。

  在这方面,法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法国很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有一项全国性的大型文化活动——历史文化遗产日活动。自1984年开始,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法国政府向公众免费开放文化古迹、历史建筑和国家行政机构,以便于公众进一步了解法兰西民族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遗产意识,从而弘扬民族文化,保持法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2005年,我们有了第一个省级文化遗产日;2006年,全国有了统一的文化遗产日,这标志着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和少数的民间组织、个人行为,变成了一项全国人民的共同活动。

  然而,如何叫响一个崭新的节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些年来,我国陆续设立的节日不少,但是,真正叫响的节日有几个?任何一个国家级节日的设立,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意义,但是,叫响一个新兴的节日,已经不易;若想把一个节日办成和国庆节相媲美的节日,难度更大。即将来临的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能不能实现开门红,以及如何实现开门红,并且把她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既是文化文物、旅游管理部门的责任,更是各级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笔者认为,法国政府将国家机关纳入文化遗产日免费参观的场所,很有眼光:任何一届政府的办公场所,都是后代的文化遗址,让当代人看到“未来的文化遗产”,有何不可?依据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程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将要承担起宣传文化遗产知识的重任,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值得我们探讨。

  当然,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不是一个节日就能胜任了的,文化遗产日不过是个引道的路标而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