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民间资本打开了投资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5:45 浙江日报

  新农村建设打开了民营资本参与农村基础建设的空间。

  显而易见,大量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必然掀起新一轮农业和农村的投资高潮,对于国内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机遇。有专家算过这样一笔账:“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至少为3万亿元人民币,根据“投资乘数”原理,仅此一举就可以为相关企业制造五六万亿元的投资空间。

  据有关专家对一些农村的调查,当前开展新农村建设,按一定标准兴建农村道路、沼气、电网、通讯、广播电视等,对全国农民平均每位需要投资1700元至4900元,除去国家财政负担的一部分,更多的将为社会资金创造一次直接的投资机会。像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兴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等农业产业化的建设中,抓住时机,瞄准项目,予以投入,就可以有效地把农民、土地、农产品、市场、工业制造等要素结合起来,开拓出无限商机。

  农村住宅建设也是一块“大蛋糕”。新农村地产建设不仅会带来农村投资的新热潮,而且农民在搬进新居的同时,将形成装修及家庭用品更新换代的消费热潮。

  看大势者得大发展。正如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所言,民营企业家不能光埋头拉车,应先抬头看清国家宏观规划的内在意图,去求得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应该是民营资本聚焦的方向和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事实上,一向关注政策动向的民营企业家们,已经从中嗅到了商机,并有意将资金、项目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杉杉集团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就嗅出商机。在他看来,微观经济发展要顺应宏观经济大势。民营企业家在战略层面上一定要把握宏观经济政策走向,要顺水推舟,不能逆水行舟。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府引导的结果。

  郑永刚分析说,上世纪80年代,中央高度重视珠三角经济建设,目的是通过香港引进国际资金、人才、机制;90年代以来,中央通过开发浦东等政策,迅速发动长三角经济引擎。而眼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当务之急。建设新农村无不体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已经掌握了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投资家们,自然不愿错过其中的商机。

  上海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板丁学军,决定在2006年里将业务重心由国外转向农村市场。丁学军的公司与孟加拉国等国家开展贸易。根据他的经验,海外二、三级市场与中国的农村市场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基础设施落后,商业文明不发达,消费能力偏低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