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建设新农村俺来进一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6:13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建设新农村俺来进一言

  

建设新农村俺来进一言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公开发表。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连日来,全省各地身处基层的同志,纷纷投书本报,为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

  聚焦

  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农村生态”

  近年来,许多地方相继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出现了公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等令人欣慰的新景象。但也有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出现了一味地模仿城市,把新农村建设等同城镇建设,把古朴的青石小路改成宽阔的柏油大道,碧草如茵的绿地也被浇上水泥建成了休闲广场,一排排新建的农民住宅楼让人看不到乡村气息……这种千篇一律的“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不仅使新农村建设丧失了特色,而且还破坏了农村原有的“生态平衡”。

  新农村建设,规划先行。这个规划,不仅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实行城乡统一规划,考虑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格局,而且还要站在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的角度,尊重农村的实际和特点,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建设相结合,应讲究依山傍水、依山就势地建设农民新居。同时,要按高、中、低档为农民规划设计各种户型住宅,既避免住宅本身的雷同、毫无章法地乱建,又要使新住宅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人、畜的垃圾及庄稼秸秆应通过“绿色转换”、“能源再生利用”等科学处理手段,既能让人看不到、闻不着,又能变成宝贵的有机肥料和能源材料。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如何让“民心工程”得民心,关键还在于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对路。首先要建立新农村建设政策导向机制,确保农民在政府指导下建设,在农村城镇化中推进。其次要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模式,要突出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逐步推进的建设模式。政府要在强化新农村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建设。最后要按照节约土地、有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一个集生态和谐、田园风光、能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

  要树立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尊重新农村建设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

  西峡县赵泽轩

  乡村道路应建管并重

  要想富,修公路,公路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近年来,为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国家每年拿出大笔专项资金用于乡村道路建设。而一些地方道路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将严重影响着地方道路的使用寿命,严重影响着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

  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程承包方技术不过关,不具备工程施工资格,即使想把路修好而能力不足;二是对修路质量把关不严,工程承包方为降低施工成本多盈利,偷工减料或购进劣质建筑材料进行修筑,而作为质监方、质监部门和人员等疏于把关或把关不严,其结果修成了劣质路,工程成了豆腐渣工程;三是路边随意堆积砖块、砂石、秸秆等杂物,其附近路面频繁碾轧,破坏严重,遇阴雨天路面积水,路基变形,路面遭到破坏;四是超载车辆随意碾轧,无人管护、难以管护,譬如乡村一些农用四轮车改装交通运输车,农用四轮车常规仅载重1至2吨,而改装后却承载8至10吨,这种车辆对道路破坏十分严重,阴雨天气,此种车辆碾轧过去就留下深深的凹陷,油面被毁。

  建议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工程建设应实行招投标制度,选用具有施工资格、资质力强、诚信度高的道路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承包。通过招投标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的安全系数,而且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还可以压缩道路建设资金,降低成本,提高专项资金的利用率。二是对施工质量加强严格监督。实行责任追究,谁主管谁负责,出了问题,一查到底,绝不迁就。三是既要制定地方道路管理保护法律、法规由具体部门组织实施,严管重罚,同时,也要做好地方道路建设和保护的公德宣传,增强大家自觉维护地方道路建设和保护的思想意识。

  我们应以改乡村道路建设“重建轻管”而为“管建并重”,把民心工程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使乡村道路成为致富路、小康路。漯河市召陵区崔振启

  依法禁止私自买卖土地

  据调查,随着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延伸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土地“私有化”现象日趋严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农民私自交换买卖土地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农民外出经商,自己的责任田长期“撂荒”,加上近几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在城市定居,这些从事经商活动的农民便将自己的土地以货币或实物的形式私自转让或变卖给其他农民;有的村民为了达到盈利目的,用自己的责任田换取别人的土地,或廉价从一些村民手中购买大片的“荒山”、“薄地”,用于开办窑场、水泥预制厂等加工经营;有的公路、街道沿线的村民,打着与别人交换土地的幌子,在没有征得地方土地管理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将

  土地高价出售,从中牟利;一些农民为了个人利益或眼前利益,以多换少、以林换地、以水换地等,私自开展交换买卖土地活动;甚至有些村、组等基层组织也无视国家土地政策,未经上级土地部门批准,公开抛售土地。这些私下的交易,一是造成集体土地的流失;二是改变了土地用途,浪费了农村耕地资源;三是不利于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引发了农村新的矛盾。

  因此建议: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使其自觉遵守《土地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农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让农民从农业生产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三是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在政府及职能部门的监控下,收回农民不愿耕种的土地,集体发包,走集约化农业之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其规模效益;四是对农民私自交换买卖土地的现象,各级政府从稳定农村大局出发,及时制止,对问题严重的地方,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及当事人的纪律责任或法律责任。

  尉氏县王水田

  兴水用水机制当创新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田灌溉面积的多少,关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显示,目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闲置、废弃和损毁现象严重,利用状况不容乐观,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如内乡县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中,能够基本利用的占38%,能够正常有效利用的仅占16%,利用率明显偏低。主要原因:一是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小型水利设施大多修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缺乏长远规划,加上后期资金投入不足,续建不力,老化严重,无法正常使用。二是后期管理缺位。上世纪80年代,乡有水利专干,村有专门管护队伍。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群管组织没有了,即使有也是名存实亡。三是人为破坏严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占用了部分农田,农民承包土地后,因水利设施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设施基础被返耕种植而损毁。四是灌溉用水费用收取不尽合理。在灌区,一方面是灌溉用水跑、漏现象十分严重,收费时统算,水费过高;另一方面,灌溉水费收取是统筹的,用水不用水一个样,收费的不合理,致使农民灌溉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小型水利设施长期闲置。加上贫困地区水费收取难等原因,制约了水利设施的维护和利用。

  笔者建议:

  一、树立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地方各级政府和村组集体组织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抓好水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入手,兴修水利,并保护好现有水利设施,提高水利设施利用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营造兴水用水的多元投入机制。一要示范带动。由政府牵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从资金上予以保证,同时捆绑国债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向建设一批高标准水利设施倾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二要帮扶互动,县乡有关部门发扬帮贫救困的优良传统,积极筹措扶助资金,为贫困乡村修渠、打井。

  三、积极探索,创新用水机制。一是因地制宜,由政府倡导建立乡、村农民用水协会,参与协会的农民在建水、用水、管水中自我筹资,自我经营,形成治水合力。二是探索各种形式的产权改革。对现有水利设施较好的库、塘、坝、堰等设施,可对外公开竞包,集体享受发包权,农户享有灌溉权,承包投资者享受养殖权和使用权。对于一些投资项目较好的水利建设工程,鼓励引导数家承包商进行股份制合作,兴修水利,利益分享,风险共担。三是对贫困落后的乡村要采用民办公助的形式,进行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在贫困落后地区,要积极营造社会联动氛围,对打井修塘、整修渠道等项目,可由县、乡财政出资,或奖或补进行扶持,以调动广大群众兴修水利的热情。内乡县郑兆敏程胜利

  村村都应建立阅览室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更要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目前文化生活贫乏是大多数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农忙之余,不少农民因无所事事,靠喝酒、赌博、“喷空儿”打发时光,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农民朋友通过看书学习,不断“充电”、“加油”,是掌握科学种植、养殖知识和加工生产技术,提高致富本领的有效途径。可以说,“乡村阅览室”是农民科学种田、脱贫致富的“知识库”、“技术室”、“财富仓”。近年来,不少地方每年都要开展“三下乡”活动,在科技下乡中往往送来数量不少的科技图书。这些科技图书,由于缺乏管理,很快就流失或遭到破坏,作用得不到发挥。如果村村建立阅览室,就能使科技图书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就图书的来源上,笔者建议:可采取社会募捐、个人捐赠及农村群众自愿集资购买的办法,购买科学种养、家庭教育、科普生活等方面的图书,使阅览室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作用。輥輮訛5虞城县王支援

  积极保护耕地良田

  近几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纷纷转移,农村中一部分人拖家带口进城兴业,或搞饮食,或建筑务工,或从事商品经营。这样一来,使其留在农村的责任田不再耕种,有的在责任田里我行我素盲目植树,受其影响的左邻右舍为减少损失,便也忍痛在自家的责任田植上了树。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如今党中央为农民的切身利益着想,采取了一系列补农兴农的政策措施,一些农民在进城兴业的浪潮中忽视抛弃土地的利用价值,使有限的土地遭到人为地损坏,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格局。

  为此,希望各地对于进城务工不种粮食的土地,要由村组出面协调转包他人耕种,切莫任其植树损坏土地。

  洛宁县王星超

  农村城镇化切莫“大干快上”

  近年来,各地政府在新农村的建设中,高度重视农村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有些地方不切合实际地提出一些城镇化建设“大干快上”指标,大手大脚搞规划,抢进度,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

  我国城乡差距加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村人口的比例过多。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或就地“转换”身份,利用行政力量当然是重要的,但绝对不能用行政力量代替经济发展的规律。

  有些人认为,依靠政府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乃至“消灭”农民,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些建筑基础较好的村庄一夜之间被“重新规划”,许多农民顷刻间失去了土地,由此引发土地风波。前些年,有些地方政府违背规律搞“造城运动”,平白无故地将老百姓的良田沃土划为什么“农民城”,造些不伦不类的“农民别墅”,闹出过“政府强迫农民住别墅,农民举家去逃荒”的荒唐事。

  农村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应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如果用“大干快上”的做法对待农村城镇化建设,这不仅违背了规律,还可能欲速则不达,导致失地农民增多,危害一方安定。浙江省绍兴市在“城中村”改造中,离土农民不仅住进了实用方便的新居,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较顺利地转了岗,还享受了与市民一样的各种社会保障。用市委书记王永昌的话说,就是让失地农民享受到与市民相同的待遇,让农民“融于”市民之中。

  过上都市生活,是每个农民的梦想。但是,中国农民绝对不希望自己成为城镇里的二等公民,成为寄人篱下的无业者。特别是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在他们“融化”成为市民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和引导,而不仅仅是对农村户口的注销。

  许昌县黄焕章杨水成

  目击

  许昌严查交通违法违规行为

  2月24日至26日,许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组织近千名交警集中严查酒后驾车、无证驾车、超速驾车等交通违法行为。

  仅24日晚就查获酒后驾驶机动车237起,无证驾车98起,其他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1530起,依法治安拘留85人。輥輮訛7张燕军刘群力摄影报道

  上图:交警对不接受酒精测试者强制抽血查验。

  下图:一名酒后驾车者拒绝交警检查。

  民声

  “驾德”不可缺失

  最近一段,笔者读报经常发现有交通肇事后驾车逃逸方面的消息,有的是飞车撞人潜逃数年后落网,有的是驾车肇事后刚刚逃逸。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本来是谁都不想遇上的意外情况,可若是意外发生后,不顾伤者死活拼命逃逸,无疑就是驾驶人严重的道德缺失了。

  这些肇事逃逸者,之所以在交通肇事后置法律与道义于不顾,无疑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想一走了之,不想承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可他们不曾想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近年来,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不断加大打击肇事逃逸的力度,肇事逃逸者很快落入法网的情况屡见不鲜,媒体还不时有情节恶劣的肇事逃逸司机被判重刑的消息出现。有的肇事者本来在事故中负次要责任,却因自己逃逸而要负全部的责任。有的肇事者,一开始仅仅是发生了一般的小事故,可是由于他慌着逃跑,而乱中出错引发出连锁事故,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当然,也有少数肇事逃逸的驾驶人会逃跑时间长一些,但他们在这样“逍遥”法外的日子里,常常提心吊胆,惊恐不定,难得安生,似惊弓之鸟一般,如此过日子,实在没有什么幸福可言。所以司机朋友应该切记:肇事逃逸是不会安享清逸的。

  正所谓做人要讲道德,做官要讲官德,练武要讲武德,而对于驾车者,就需要讲“驾德”,奉劝那些“驾德”缺失者,最好是把缺失的“驾德”尽快“补上”,以免使自己一步步迈向难以自拔的“深渊”。

  范军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