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7:35 海南新闻网-南国都市报 |
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两会召开在即,这些和民生密切相关的“老大难”问题,引起了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们的高度关注。委员们呼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现在已经到了下决心破解这些民生难题的时候了。 上学难: 问题那么多,教育能说成功吗? (民声)孙女士(在北京某机关工作):上学难?那还用说?这不,为了孩子上学,我们专门在一所小学附近买了房子。想想农村,许多孩子还在为没有学上发愁呢。 (数字)甘肃2004年抽样调查,由于教育因素返贫的农户,占返贫总数的50%。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 (评说)郝如玉委员:建立非义务教育成本的分担机制和相配套的学生资助机制是必要的选择,受教育者要适当承担高等教育成本。今后应从我国各地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村人均收入较低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以居民收入为主要参照系,同时参考教育成本和学生学业成绩综合确定收费标准的体系。还应通过完善贷款制度、奖学金制度等措施,保障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就业难: 大学生是财富不是“包袱” (民声)欧阳甘芬(暨南大学法律专业研究生):现在找工作,不靠熟人、不靠关系怎么行?我去了不少招聘会,也在网上填了一些表,可到现在都没有回音。 (数字)2006年,预计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预计城镇可新增就业人员约1100万人。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评说)朱永新委员:就业的“高压”态势将会长期存在。必须看到,中国高校毕业生远没有达到“饱和”“过剩”的程度,大学生是财富而不是“包袱”。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传统就业领域和岗位,大城市、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等领域的吸纳能力趋于稳定。转变就业思路,除了鼓励毕业生援助西部、自主创业外,更要将就业重心转移到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增长领域,面向广大的民营经济和中小型企业。 看病难: 让领导与百姓同享一样的医保 (民声)李小珍(湖南衡阳市民):我的病都快十年了,一直没治好。西药太贵,动不动几百上千,哪吃得起啊?还是吃中药吧,一天只要10多块。农村里要是谁家有个重病人,整个家就完了。 (数字)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表明,48.9%的群众有病不去就诊,29.6%的群众应住院而不住院。医疗资源:80%在城市,20%在农村。 (评说)任玉岭委员:去年,我们一批政协委员先后走访了东、中、西部9个省市,所见所闻使我们切实感受到医疗问题已成了百姓生活的大难题。很多人有病不敢进医院,“小病拖、大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也好,医疗费增长过快也好,说千道万,我觉得有一条必须做:从长远看,全国应建立最终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近期可从城市做起。 (据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本报几天来共接到读者通过热线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发来的近百条意见和建议,其中大多涉及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看病贵,看病难,医疗改革问题从去年到今年数次被放到万众瞩目的位置上。对于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您有什么看法,欢迎通过以下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与会代表共同关注。可发短信至13337569200,或发送电子邮件至ngdsbnews@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