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日互联网遭遇"9.11" "活力门"击穿科技泡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11:03 新华网

  由于涉嫌做假账和披露虚假信息,日本明星企业——活力门一夜间资产从1万亿日元缩水到4000亿日元

  2006年1月23日21时30分,日本活力门(Livedoor)公司总裁堀江贵文(Horie Takafumi)和其他三名董事被带进东京小菅监狱。此时距该公司16日接受突击性强制搜查仅有一周的时间。这件事情迅速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在一片闪光灯中,堀江贵文遭遇到33岁生涯中

最沮丧的一天。>>>

  

日互联网遭遇"9.11""活力门"击穿科技泡沫

  活力门面临摘牌风险 新华社照片,路透 2月22日,日本东京地方检察院发布逮捕令,将堀江贵文在内的4名活力门前高管的拘留时期延长,同时以涉嫌财务作假逮捕不久前接替堀江法人代表资格的熊谷史人。这是2004年9月16日活力门公司原总裁堀江贵文在日本东京参加一个记者招待会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路透

  

日互联网遭遇"9.11""活力门"击穿科技泡沫

  活力门公司总裁堀江贵文 东京地方检察院特别搜查部1月23日晚以涉嫌利用做假账等手段欺骗投资者及违反《证券交易法》为由,逮捕了日本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活力门公司总裁堀江贵文及其他三名公司高管。(新华网)

  活力门以并购迅速扩张的手段一直受到很多认为“利润应该来自于销售”的商业界人士的非议,而这次引发的危机迅速引起了东京证券市场的大地震,证券市场上的高科技股抛售狂潮,东京股市巨幅下挫。据东京地方检察厅19日上午透露,可能曾参与过活力门企业收购行动的HS证券公司副总裁野口英昭(38岁)18日下午死于那霸市,为 “活力门”震荡凭添了一抹血腥迷雾。

  在“活力门”丑闻之前,美国股市也曾经爆发过“世通”和“安然”等造假事件。从成熟股市的“世通”“安然”到“活力门”,再结合我国证券市场众多的信息失真问题,看来我们的确有必要对一些传统的证券理论进行反思。

  “日本比尔·盖茨”落地

  “赚钱就是一切,钱能令男人更自信地追求女性。” “日本比尔·盖茨”堀江贵文几个月前接受美国有线新闻网(CNN)采访时这样说。当时,他刚刚出版了新作——《赚钱就是一切》。

  毫无疑问,堀江贵文是日本最富争议的人物之一。他是日本3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活力门”公司社长,也曾经是日本的“超男”。不仅所行之处万人争睹,就连首相小泉在2005年也邀请他参加了第44届日本众议院选举。他离经叛道的经商理念,有悖传统的行为方式,在商界招来无数非议,乃至怨恨,在民间却被捧为偶像。

  2005年2月,堀江贵文本着“媒体终将成为网络附属物,因此只剩下如何消灭报纸和广播电视的问题”之信条,利用证券交易法漏洞,通过“盘后交易”偷偷购买富士电视台股票。最后经过两个多月的拉锯战,堀江贵文最终取得所谓“一半胜利”,选择与富士电视台合作,共同推进网络和广播电视的融合。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日本传统商界人士讲究“抱团”精神,各大财团之间有相互持股习惯。日本经济虽然迈入先进国家行列,但股市却没有因故意收购,出现大起大落。然而,堀江贵文经常不按日本常理出牌,以“美国式”手段,企图鲸吞大型传媒集团。这就难怪会招人非议了。

  但堀江的确是个枭雄,2005年12月,活力门在其进看守所的一个月前,甚至成为日本最大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的会员。经团联主张按美国模式,通过股票的交换来并购企业,其公布的《产业再生提案》中就明确地提出“创建股票交换方式”。2001年以后,堀江正是用这个方法并购了50~60家企业,活力门公司由此发展壮大。

  经团联的推动使活力门的神话红旗飘扬了很久。在成为其会员以前,活力门的股票价格维持在100日元左右,但是到了2005年12月下旬,其股价一举攀升到了近200日元,几乎翻了一番,交易量也从此前的800万股攀升到5000万股左右。

  堀江被捕后,经团联会长奥田硕懊悔地说:“我们对活力门的申请入会批准得太快了,犯了错。”经团联一位负责公关的干部对媒体说:“现在我们追悔莫及。”

  堀江的摇钱树

  

日互联网遭遇"9.11""活力门"击穿科技泡沫

  1月18日,因日本活力门公司涉嫌做假账一事被曝光,东京股市大盘遭重创,抛盘汹涌,东京证券交易所被迫于当地时间下午2点40分宣布提前停止股票交易。这张1月18日拍摄的照片显示的是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交易中心。 新华社发

  1996年,堀江以600万日元起家,到2006年1月16日事发前活力门集团总资产却号称有1万亿日元,10年大概增长了17万倍。财产膨胀如此迅猛,堀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这有赖于堀江的两大“炼金术”:一是用股份交换的形式兼并其他企业,二是股票分割。两大“炼金术”循环使用,吹大了活力门泡沫。

  1999年10月,日本修改了商法,企业可以通过交换股票的方式并购其他企业。这给堀江带来了第一个机会。只要拿一部分自己企业的股票和比自己小的企业交换,就能把对方吃进来。堀江的不少下属企业就是靠这个方式并购过来的。

  2001年10月,日本开始准许企业将股票分割,而且对分割后的投资单位没有具体的限制。这给了堀江第二次机会。日本的一位银行家说:“股票分割的奥妙在于从分割到股票到手有50天的空白。市场上的股票少了,自然价格就会涨上去,在这个时候把企业业绩做得好一些,让媒体宣传宣传,必定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所以每次股票分割都能给活力门股票带来价格上涨。”当时日本在允许股票分割的时候,设想股票一分为二,大概没有人想到一分为百,是堀江在这方面“革新”了日本金融。

  从2000年到2006年事发前,活力门的股票共分割过4次,这相当于把初始的1股,分成了3万股。在堀江的巧妙运作下,股价并没有因为股票分割而下降,这让堀江非常简单地筹措到了3万倍的资本。

  事实上,不少日本人、股票投资家不太知道活力门的业务内容是什么,只知道堀江在一个又一个地并购企业,并且不论多么差劲的企业经他一摆弄,都立即财源滚滚。活力门的一张股票,曾经在数年之内升值上万倍,股票数要比名冠世界的索尼公司多出百倍,人们趋之若鹜,股东数蓬勃发展。

  可惜,人们大买特买活力门股票时,却很少有人去查一查活力门的账务、业务范围。

  这次事件发生后,整个日本证券市场都受到波及,2006年1月23日日经指数下跌了2.14%,自从活力门遭搜查以来,该指数一周跌幅累计已达6.7%!

  

日互联网遭遇"9.11""活力门"击穿科技泡沫

  日本消费者面对大幅下跌的股市毫无办法 (美联社图片)

  

日互联网遭遇"9.11""活力门"击穿科技泡沫

  日经指数大幅下跌 (美联社图片)

  夜路走多终遇鬼

  迄今为止,活力门一共有4次分割股票,其中3次是2003年8月到2004年8月间进行的,频繁的分割使市场逐渐起了一些疑心。经济界、企业界开始怀疑堀江是通过“以股换股——股票分割——再以股换股”的循环手法,进行虚假交易,获得股市上的账面收益后再作为业绩反过来推动其股价的上涨。

  现在看来,这种怀疑并非无中生有。据日本检察院目前披露的部分信息,2004年10月,活力门用现金购买了金融生活公司,但在报告中说是通过股票交换的方式并购的。活力门为什么要传播这样的假信息,真实动因还不得而知,不过至少有一点不能排除,那就是堀江需要装点门面,给人以活力门公司气势很旺的感觉。

  另外,2004年11月,活力门公布的财务状况,销售额和经常利润现在被怀疑有夸大。当月集团下的活力门营销公司实施股票分割,活力门需要有好的账面来力挺股价。

  披露虚假信息和造假账都违反了日本证券法,日本检察院逮捕堀江,理由正是从这里找出来的。

  在堀江贵文看来,东京证券交易所不过就是一台活力门的提款机。东证虽然是世界上对会员资格的审查比较严格的一个交易所。但在那里的中小企业板上市相对容易一些。活力门就于2000年4月在中小企业板上市。

  到堀江事发前,活力门在东证发行的股票为10亿4915万股,这么大的发行量远远地超过了日产汽车的4520万股和丰田汽车的3609万股。活力门的股票数量是丰田汽车的近30倍,而东证对此并不能限制。

  对中国的启示

  其实,活力门公司迅速扩张的秘诀,对于中国的上市公司而言简直司空见惯。一是通过股票分割(扩股)造成的股价上涨效应来获得资金(因为扩股后两个月内股东无法出售股份,而市场上的买入指令不断作出,从而导致股价在股票分割后大幅上涨);二是通过股票交换(换股)来实现收购兼并。

  而活力门公司受到指控的两大罪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也屡见不鲜。远到中科创业和银广夏,近到德隆和格林柯尔,我们都不难看到虚假收购和伪造报表在中国的类似版本,甚至在中国很多类似“案件”甚至都没有被当做案件处理。

  “相当一些舆论认为,我国市场的根本问题是上市公司质量问题,其实不然,与上市公司的信息真实性相比,上市公司质量问题在成熟的市场上只是‘标’不是‘本’。”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说。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所以在市场发展上就特别注重推动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但是现在看来,过分强调上市公司的业绩,就有可能带来信息不够真实的问题。(记者苏午 吴佳佳/发自北京、东京)

  ------------------------------------------------------------

  ·

  ·

  ·

  ·

  ·

  ·

  ·

  来源:《IT时代周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