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为官秘诀——“出题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11:07 四川在线

  以前住在北京时,听老人们讲过一件前朝旧事,说是清未时期的西太后慈禧,看着身边自已怜爱的那些大小太监们平日里闲着听蝉鸣打磕睡,磨皮蹭痒的,于是就说:孩儿们,想“题目”吧,想好了题目我给皇上说,到时候就有钱花有事做还风光……

  百多年过去了,故事的真假尚未弄清,但“出题目”套钱花,“出题目”发官帽,“出题目”挣政绩的花样在那些称得上为官的人手里却发扬光大,花样也层出不穷。

  如什么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什么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什么创建国际优秀旅游城市、什么优化地区投资环境,什么走非常规发展道路等等。这些题目无一不冠冕堂皇,从理论上讲又似乎都正确,但是,要从任何一个方面去实现它,都需天文数字般的投资和巨大的环境代价作支撑,地方财政和地域环境显然无法承担。尽管这些题目最后都不能实现,但却给地方“几把手”们留下了巨大的、理直气状的要钱和花钱空间。

  要钱,向谁要,当然是向中央要。于是,“跑部钱进”便成了地方政府的座右铭。怎样跑才能有效果呢,那就是跑“题目”。例如西部有一个小市,在优化投资环境的大题目下想上一个供水项目,为筹建设资金只能往部里跑。怎样才能让部里有理由重视边远地方的一个小项目呢,于是出发前把报告上**市水厂的题目冠名改为该地一个旅游点的名称。旅游点,不管东部西部谁人不知,再辅之其它手段,一切便妥了。这还真应了西太后那句话“想题目吧,有题目就有钱花”。

  仅向中央要钱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的。那就打自已所辖的这个地方的主意。怎么办?又出题目。“经营城市”,是这些年一些地方叫得很响的口号,其结果是地方政府伙同房地产老板一起哄抬房价。

  出题目的另一个类型就是借题发挥,借题造势套钱花。

  此如,前几年春,从内蒙张家口方向刮过来几场大风,气候干燥的季节自然免不了夹带沙尘滚滚,这本来是一个常识性问题,在北京那个破地方住,谁没有见过那玩艺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南边的涿县(州)一带还沙地连片呢,现在不是好多了吗,但为了借题发挥,便置事实于不顾,把沙尘当作机会:“沙漠逼近首都”“北京的生存危在旦夕”的“呼声”此起彼伏。怎么办?中央财政拿钱来吧。

  近两年北京申办奥运会和筹备奥运会,难道不关系中国人中华民族的声望吗,怎么办?中央财政拿钱来吧。

  诸如此类的事例枚不胜举,“借题”“出题”套钱花己成为中国官场上人人都心知肚明的另一类“潜规则”。

  除此以外,在人事任免上同样存在着“出大题目”营小利的倾向。中央说干部知识化年青化,说要发展要考核。这本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做起来就五花八门。仅一个年龄标准就四邻不同上下不同,而且可以一年三变,一会儿以年计一会儿以月计一会儿以人的生日计。总之在那个大题目底下不把人的心弄乱便心不甘。正如社会上流传的那句俗话:(官老爷)要想富动干部。马德之流不就是这么做的吗?每一次动干部之前不是都要出好题目吗?

  出题目,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为官一任总要做点事吧,但在现在的行政环境下,越大的题目下越容易出腐败。

  一方面,地方上存在着事实上的“一把手”说了算,人们对其所出的“题目”无法进行科学的评估,而“一把手”的频繁更替又使“大题目”的实施失去连续性。

  第二方面凡属大题目下都有许多的大项目作支撑。如果在这些项目的运作过程中政府的监督功能缺位,题目的最终结果就是灾难。

  第三方面,行政的随意性和运作程序的不规范也使借题寻私的人有了出路。

  例如川平原上的一个小市,三年前书记市长上任尹始便大刀阔斧地搞城建,出的题目也大,就是要“创建国际优秀旅游城市”,一开口就声称,在将来的十八个月时间里就要投资近十八个亿,仅几张规划效果图就用去五百多万元,那阵仗就是要把这个小城重修一遍,还要加上一个盖子。然而两三年过去,除去把路挖烂,把围子圈起竟一无事成。近日一把手又升官拍屁股走了,他留下的前期投入进去的亿多元财政资金大窟窿,尚不知由谁来买单。大题目下的这份痛只有当地的人民才知道。

  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题目就成了光彩夺目的保护伞,在这个保护伞下是那些人在受益呢……。

  如果任由“大题目”泛滥成灾,你想做个好官好人谈何容易。<赵家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